中醫(yī)古籍
  • 《女科寶鑒》 三、腎虛證

    ㈠ 腎陽虧虛

    「主證」 帶下量多,質(zhì)清,無臭氣,伴見一組腎陽虛⑾之癥。

    「病機」 腎陽虧虛,任帶不固。

    「治法」 溫腎助陽,固任束帶。

    「方藥」固精丸(《證治準繩》)

    肉蓯蓉 陽起石 鹿茸 赤石脂 巴戟 韭子 茯苓 鹿角霜 龍骨 制附子 桑寄生 續(xù)斷 杜仲

    本方為固精丸加桑寄生、續(xù)斷、杜仲。

    方中肉蓯蓉、陽起石、鹿茸、巴戟、韭子、制附子溫補腎陽;桑寄生、續(xù)斷、杜仲益腎固任;鹿角霜、龍骨、赤石脂澀精止帶;茯苓健脾滲濕。

    若大便稀溏者,去肉蓯蓉,加肉豆蔻、補骨脂;若帶下如崩者,加白果、蓮須、白術(shù)、芡實。

    ㈡ 腎陰虧虛

    「主證」 帶下赤白,質(zhì)稍粘,或色黃有臭氣,陰部灼熱,伴見一組腎陰虛⒂之癥。

    「病機」 陰虛火旺,濕燥傷陰。

    「治法」 滋腎清熱,燥濕止帶。

    「方藥」知柏地黃丸(《醫(yī)宗金鑒》)加味。

    熟地 山茱萸 山藥 澤瀉 茯苓 丹皮 知母 黃柏 椿根皮 海螵蛸

    本方為知柏地黃丸加椿根皮、海螵蛸。

    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藥滋補肝腎之陰;知母滋陰清熱;黃柏、丹皮清熱涼血;茯苓、澤瀉利水滲濕;海螵蛸束帶止血;椿根皮清熱除濕止帶。諸藥合用,具有滋陰清熱,燥濕止帶之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