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女科寶鑒》 第六節(jié) 妊娠腫脹

    妊娠期間,肢體面目發(fā)生明顯腫脹,小便量少,體重增加者,稱為“妊娠腫脹”。由于腫脹的部位、輕重程度和時間早遲有所不同,前人有“子腫”、“子滿”、“子氣”、“脆足”、“ 皺足”等不同習稱。如在妊娠后期, 出現(xiàn)輕度的足踝腫而無其它不適者,一般不作病論。

    【病因病機提要】

    本病多由脾腎陽虛或氣機阻滯而致。

    一、脾虛濕阻 素體脾虛,或妊娠后飲食失節(jié),過食生冷,損傷脾陽,脾陽不足,水濕不運,溢于肌膚,發(fā)而為病。

    二、腎陽虧虛 腎陽素虛,命火不足,或妊娠中后期,胎體阻滯,有礙腎陽敷布。陽虛不能化氣利水,水濕泛濫,流溢肌膚,發(fā)而為病。

    三、氣郁阻滯 情志過極,氣郁傷肝,肝郁氣滯,或妊娠中期胎體漸長,阻滯氣機,發(fā)而為病。

    【辯證施治】

    本病臨床有水腫和氣腫之分。水腫多為脾虛濕阻或腎陽虧虛,其腫按之凹陷,不易平復;氣腫則為肝氣郁滯,其腫按之隨起。治療時水腫治以溫腎健脾行水;氣腫治以理氣行滯。在治療的同時,當注意飲食調攝,以低鹽為宜。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