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女科證治準繩》 自汗

    作者: 王肯堂

    藥隱老人云∶尋古治中風方,續(xù)命、排風、越婢等悉能除去,而《千金》多用麻黃,令人不得慮虛。凡以風邪不得汗,則不能泄也,然此治中風無汗者為宜。若治自汗者更用麻黃,則津液轉(zhuǎn)使脫泄,反為大害。中風自汗,仲景雖處以桂枝湯,至于不住發(fā)搐,口眼動,遍身汗出者,豈勝對治。當此之時,獨活湯、續(xù)命煮散,復榮衛(wèi),卻風邪,不可闕也。

    〔薛〕前證若腠理不固而自汗者,用桂枝湯或防風白術(shù)牡蠣湯。若過服風藥而自汗者,用白術(shù)防風湯。若陽氣虛弱而自汗者,用 附湯。若兼盜汗,用補中益氣湯送六味丸。

    如不應,用當歸六黃湯。

    獨活湯治風虛昏憒,不自知覺,手足螈 ,坐臥不能,或發(fā)寒熱,血虛不能服發(fā)汗藥,及中風自汗,尤宜服之。

    川獨活 羌活 人參 防風 當歸(五味各去蘆) 細辛(去苗) 茯神(去木)半夏(湯洗七次,切片子) 桂心 白薇 遠志(去心) 菖蒲 川芎(各半兩)甘草(七錢半,炙)

    上 咀,每服八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續(xù)命煮散治風氣留滯,心中昏憒,四肢無力,口眼 動,有時搐搦,亡失津液,渴欲引飲。此能扶榮衛(wèi),去虛風,中風自汗及產(chǎn)后中風自汗,尤宜服之。

    防風 獨活 當歸 人參 細辛 葛根 芍藥 川芎 甘草 熟地黃 半夏 遠志 (去心) 荊芥穗(各半兩) 桂心(七錢半)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生姜三大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汗多不止者,加牡蠣粉一分半。

    補遺防風白術(shù)牡蠣散治中風自汗不止。

    白術(shù) 牡蠣( ) 防風(各等分)

    為末,酒調(diào)下,米飲亦可,日三服,汗即止。如不止,可服黃 建中湯。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張志聰
  • 作者:
  • 作者:
    李東垣
  •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編 。

    作者:
  • 作者:
    凌曉五
  • 作者:
    不詳
  • 作者: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現(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作者:
    龔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