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女科證治準繩》 賊風偏枯

    作者: 王肯堂

    藥隱老人云∶偏枯者,其狀半身不隨,肌肉枯瘦,骨間疼痛,神智如常,名曰偏枯也。原其疾之由,皆因陰陽偏虧,臟腑怯弱,經(jīng)絡空虛,血氣不足,當風沖坐,風邪乘虛而入。《內(nèi)經(jīng)》云∶汗出偏沮,使人偏枯。詳其義理,如樹木或有一邊津液不蔭注而先枯槁,然后被風所害。人之身體,或有一邊血氣不能榮養(yǎng)而先枯槁,然后被風所苦,其理顯然。王子亨云∶舟行于水,人處于風,水能泛舟而亦能覆舟,風能養(yǎng)體而亦能害體。蓋謂船漏水入,體漏風傷。古人有云∶醫(yī)風先醫(yī)血,血行風自滅是也,治之先宜養(yǎng)血,然后驅風,無不愈者。宜用大八風湯、增損茵芋酒、續(xù)斷湯。

    〔大〕賊風偏枯者,是體偏虛受風,風客于半身也。人有勞傷血氣,半身偏虛者,風乘虛入客于半體,名為偏風也。其風邪入深,真氣去,邪氣留,發(fā)為偏枯,此由血氣衰損,為風所客,令血氣不相周榮于肌,故令偏枯也。

    〔薛〕醫(yī)風先醫(yī)血,此論得之。大抵此證多因胎前產(chǎn)后,失于調養(yǎng),以致精血干涸,肝木枯槁,治法當滋其化源。考之《生氣通天論》曰∶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

    《陰陽應象大論》曰∶風氣通于肝,風搏則熱盛,熱盛則水干,水干則氣不榮,故精乃亡。

    此風病之所由作也。一婦人性善怒,常自汗,月經(jīng)先期。余以為肝火血熱,不信,乃泛用降火之劑,反致月經(jīng)過期;復因勞怒,口噤呻吟,肢體不遂,六脈洪大,面目赤色。用八珍、麥門、五味子、山梔、丹皮,數(shù)劑漸愈。兼用逍遙散、六味丸各三十余劑全愈。

    大八風湯治中風偏枯、失音,半身不隨,時復恍惚。

    當歸(去蘆) 杏仁(麩炒) 甘草(炙) 桂心 干姜(炮,各二兩) 五味子 升麻(各半兩) 川烏頭(炮,去皮臍) 黃芩 芍藥 獨活 防風(各去蘆) 川芎 麻黃(去節(jié)) 秦艽 人參(各去蘆) 石斛(去根切,酒浸炒) 茯神(去木) 石膏 黃(去蘆) 紫菀(各一兩) 大豆(三兩,去皮炒)

    上為 咀,每服五錢,水兩盞,酒一合,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恍惚者,不用酒煎。

    一方無茯神,有遠志、赤茯苓。

    增損茵芋酒治半身不遂,肌肉干燥,漸漸細瘦,或時 痛,病名偏枯。

    茵芋葉 川烏頭(炮,去皮尖) 石楠葉 防風 川椒(炒出汗) 女萎 附子(炮)北細辛 獨活 卷柏 肉桂 天雄(炮,去皮) 秦艽 防己(各一兩) 躑躅花(炒) 當歸生干地黃(各二兩) 芍藥(一兩)

    上 咀,酒二斗漬之,冬七日、夏三日、春秋各五日,初服一合,漸增之,以知為度,令酒氣相續(xù)。

    續(xù)斷湯治偏枯少血。

    當歸(三兩,去蘆) 陳皮(去白) 芍藥 細辛(各一兩,去苗) 生干地黃(二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臟寒多利者,入熟附子一兩,和前藥服之。

    補遺全生虎骨散治半身不遂,肌肉干瘦。忌用麻黃發(fā)汗,恐津液枯竭,惟當潤筋養(yǎng)血消風。

    當歸(二兩) 赤芍藥 續(xù)斷(酒浸,炒) 白術 本 虎骨(炙,各五兩)烏蛇肉(炙,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骨痛加生地一兩,自利加天雄半兩。

    虎脛骨酒治中風偏枯,四肢不隨,一切風痹,筋脈攣拳。

    石斛 石楠葉 防風 虎脛骨(炙) 當歸 茵芋葉 杜仲(酒炒) 牛膝(酒浸,炒)續(xù)斷(酒浸,炒) 芎 巴戟(去心) 狗脊(去毛,各一兩)

    上以絹囊盛藥,用酒一斗漬十日,每服一盞,溫飲。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nèi)治,也強調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下頷正復術、死骨剔除術、鼻瘜肉摘除術、痔漏手術等有所發(fā)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 而成書。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趙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