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催生柞木飲子治產難或橫或倒,死胎爛脹腹中,此方屢用神效。
大柞木枝(一大堆長一尺,洗凈,寸銼生用) 甘草(大者五寸,銼作五段)
上用新汲水三升半,同入新瓷瓶內,以紙三重封緊,文武火煎至一升半,令香。候產婦腰重痛欲坐草時,溫飲一小盞,(腰末重痛勿服。)便覺心下開豁,如覺渴,再飲一盞至三四盞,覺下重便生,此方最驗。
〔梅〕治難產礙胎在腹中,如已見兒,胎衣不出,或胎死者。
蒺藜子、貝母各四兩,為末,米飲下一匙,如人行四五里許,不下再服。
按∶苦能下氣,柞木、蒺藜、貝母,則又不專于苦,要之亦有利竅行血之功,茲特因婁氏所編而列之耳。
《脾胃論》(公元 1249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三卷。依據(jù)臨床實踐,結合醫(yī)學理論,認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催生柞木飲子治產難或橫或倒,死胎爛脹腹中,此方屢用神效。
大柞木枝(一大堆長一尺,洗凈,寸銼生用) 甘草(大者五寸,銼作五段)
上用新汲水三升半,同入新瓷瓶內,以紙三重封緊,文武火煎至一升半,令香。候產婦腰重痛欲坐草時,溫飲一小盞,(腰末重痛勿服。)便覺心下開豁,如覺渴,再飲一盞至三四盞,覺下重便生,此方最驗。
〔梅〕治難產礙胎在腹中,如已見兒,胎衣不出,或胎死者。
蒺藜子、貝母各四兩,為末,米飲下一匙,如人行四五里許,不下再服。
按∶苦能下氣,柞木、蒺藜、貝母,則又不專于苦,要之亦有利竅行血之功,茲特因婁氏所編而列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