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五世紀?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nèi)經(jīng)》的精要,設為問答,解釋疑難。
查古籍
(公元前五世紀?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nèi)經(jīng)》的精要,設為問答,解釋疑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普濟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論,2175 類、778 法、61739 方 239 圖。 收載方劑最多?!侗静菥V目》中附方有不少是從此書采錄的。
〔陳〕產(chǎn)后血崩者何?答曰∶產(chǎn)臥傷耗經(jīng)脈,未得平復,勞役損動,致血暴崩,淋瀝不止?;蛞蛩嵯滩还?jié),傷蠹榮衛(wèi)衰弱,亦變崩中。若小腹?jié)M痛,肝經(jīng)已壞為難治,急服固經(jīng)丸以止之。
陳無擇評曰∶血崩不是輕病,況產(chǎn)后有此,是謂重傷??植恢瓜趟岵还?jié)而能致之,多因驚憂恚怒,臟氣不平,或產(chǎn)后服斷血藥早,致惡血不消,郁滿作堅,亦成崩中。固經(jīng)丸自難責效。不若大料煮芎 湯加芍藥,候定,續(xù)次隨證諸藥治之為得。
〔薛〕前證若血滯小腹脹滿,用失笑散。血少小腹虛痞,芎 湯。肝火血妄行,加味逍遙散。脾郁不統(tǒng)血,加味歸脾湯。脾氣虛不攝血,補中益氣湯。濃味積熱傷血,清胃散加槐花。風熱相搏傷血,四君子、防風、枳殼。一產(chǎn)婦血崩,小腹脹痛,用破氣行血之劑,其崩如涌,四肢不收,惡寒嘔吐,大便頻瀉。余用六君加炮黑干姜,四劑稍愈,又以十全大補三十余劑而痊。一產(chǎn)婦血崩,因怒其血如涌,仆地口噤目斜,手足抽搐,此肝經(jīng)血耗生風。余用六味丸料一劑,諸證悉退,但食少晡熱,佐以四君、柴胡、牡丹皮而愈。
固經(jīng)丸
艾葉 赤石脂( ) 補骨脂(炒) 木賊(各半兩) 附子(一枚炮)
上為末,陳米飯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酒下,米飲亦可。
芎 湯加芍藥方
芎 當歸 芍藥(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熱服,無時。
熟干地黃散治產(chǎn)后崩中,頭目旋運,神思昏迷,四肢煩亂,不知人事。
熟干地黃 伏龍肝 黃 赤石脂(各一兩) 阿膠 甘草 白術(shù) 艾葉(炒) 川芎 人參(各半兩) 當歸(七錢半)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白芍藥散治產(chǎn)后崩中下血,淋瀝不絕,黃瘦虛損。
白芍藥 牡蠣 干姜 熟干地黃 桂心 黃 烏賊魚骨 鹿角膠 龍骨(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下。
又方
赤石脂 熟地黃(各一兩) 鹿茸 牡蠣 當歸(各半兩)
上為細末,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
阿膠丸治產(chǎn)后崩中下血不止,虛羸無力。
阿膠 赤石脂(各一兩半) 續(xù)斷 川芎 當歸 甘草 丹參(各一兩) 龍骨 鹿茸(酥炙) 烏賊魚骨 鱉甲(炙,各二兩,共為細末)
上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二、三十丸。
菖蒲酒治產(chǎn)后崩中下血不止。
菖蒲(一兩半細銼,)以酒二盞,煮取一盞,去渣,分溫三服,食前。
瑞蓮散治產(chǎn)后惡血崩漏,狀如泉水。
瑞蓮(百枚,燒存性) 棕櫚(燒存性) 當歸 桂心(各一兩) 鯉魚鱗(燒) 川芎(各七錢半)檳榔(二枚)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煨姜酒調(diào)下。如未止,更進一服?;蚍菚r血崩,無藥可治,但進三服即止。
《補遺》治產(chǎn)后血崩。
香附子(炒赤,二兩) 蓮蓬殼(五枚,燒存性)
上為末,米飲調(diào)下二錢、產(chǎn)后血崩,素有熱者,奇效四物湯良。(方見血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