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書是河南省杞縣解放前的名醫(yī)翟竹亭先生的遺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開封專署衛(wèi)生局以石印本問世,此由開封醫(yī)學(xué)??茖W(xué)校張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礎(chǔ)上整理而成。全書凡十七門,二百三十七案。各門有總論,說明病源同異;每病有醫(yī)案,辨證論治,方法簡便。重以溫疫險惡證案,內(nèi)外婦幼各科雜證兼?zhèn)?,所論簡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敗的誤診教訓(xùn),亦詳為記載??晒┡R床醫(yī)師參考運用。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包括《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二書)(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著作,是春秋戰(zhàn)國前醫(yī)療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jié)。
(包括《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二書)(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著作,是春秋戰(zhàn)國前醫(yī)療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jié)。
(附論)夫脾胃及大腸虛弱。則邪冷之氣乘之。食飲留滯不消而成痢也。脾主消化水谷。胃為水谷之令水
方
濃樸散
(圣惠方)
治脾虛冷。不思飲食。腹內(nèi)痛。大腸泄痢。水谷不化。
濃樸(二兩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參(半兩去蘆頭)當(dāng)歸〔三兩(分)銼微炒〕干姜(錢(分)煨用兩炮裂去皮臍膩。
木香丸
(圣惠方)
治脾臟虛冷。大腸泄痢。腹痛。水谷不化。面色青黃。少
思飲食。
木香(半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赤石脂(一兩)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干微炒)縮令香熟)兩湯浸去白瓤焙)油膩。
木香湯
(圣惠方)
治脾臟虛冷。大腸泄痢。腹內(nèi)虛鳴疼痛。四肢不和。不思
飲食。
木香肉豆蔻(去殼各一兩)當(dāng)歸(切焙二兩)人參(一兩)干姜(炮一兩)附子(炮裂去吳茱萸(盞。棗二枚。
溫脾湯主脾氣不足。水谷下痢。腹痛食不消。
半夏(四兩洗)干姜赤石脂白石脂濃樸(炙)桂心(各三兩)當(dāng)歸芎附子(菘菜、豬肉
白術(shù)散
(出圣惠方)
治脾臟虛冷。吃食減少。大腸泄痢。腹痛。四肢乏力
。
白術(shù)(一兩)干姜(半兩炮銼)桂心(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濃樸(二兩去粗皮生姜汁兩去皮)草水一中盞
濃樸丸
(圣惠方)
治脾臟虛冷。食即嘔逆。谷食不化?;蚨嘈沽?。
濃樸(四兩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二兩炮銼)人參(一兩半去蘆頭)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干微炒)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術(shù)〔二(一)兩〕半夏(一兩半湯洗七為末。酒煮面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姜棗湯下三十丸。不計時候服。
蓽茇丸治脾臟虛冷。大便滑泄及白痢。臍腹多痛。
蓽茇高良姜肉豆蔻(去殼)桂(去粗皮)縮砂(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臍)白術(shù)胡服。
雞舌香散治脾臟虛冷。泄痢不止。
雞舌香〔一錢(分)〕鹿茸(去毛酥炙)陽起石(研)天雄(炮裂去皮臍)木香白龍骨(服二錢匕???/p>
白術(shù)散治臟腑寒。泄瀉不思食。
白術(shù)(銼炒)縮砂仁訶黎勒皮〔各三錢(分)〕肉豆蔻(三枚去殼)甘草〔炙銼半錢(米飲調(diào)
阿膠散
(圣惠方)
治脾臟虛冷。大腸泄痢。腹痛食不消化。
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艾葉(一兩微炒)干姜〔三錢(分)炮銼〕赤石脂〔三錢(分)〕(半兩)附子〔
濃樸散
(圣惠方)
治脾臟虛冷。大腸泄痢。腹內(nèi)疼痛。四肢羸瘦少力?;蚩?/p>
。不思飲食。
濃樸(二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蒼術(shù)一兩訶黎勒(三錢兩煨用皮)當(dāng)歸〔三錢(分)兩)附子(一
濃樸散治脾虛。大便滑泄。肌體羸瘦。不能飲食。
濃樸(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四兩)干姜(炮三兩以上三味同艾葉三兩杵研為粗末用茱萸(湯為散。每
保安丸治脾臟虛冷泄痢。日夜不止。臍腹冷痛。服藥未效。及氣刺氣痛。
附子(炮裂去皮臍)當(dāng)歸(切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干姜(炮各一兩)蜀椒(去目并閉炒各半兩)餅法。煨令面熟為度。去卻面入臼內(nèi)。杵三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切氣痛及宿酒食不消。炒生姜鹽湯下??招姆?。如患瀉痢米飲下。
濃樸散治脾臟虛冷。泄痢不止。及酒食所傷。能治一切冷氣。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浸一宿炙銼二兩)草豆蔻(和皮)干姜(炮)白術(shù)訶黎勒(炮去核各每服三
人參湯治脾臟虛冷。泄痢不止。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桔梗(炒)甘草(炙銼)縮砂(去皮)干姜(炮各半兩)白術(shù)(破。
煎
建脾湯治脾虛。泄滑不止。腹內(nèi)虛鳴。
訶黎勒(煨去核)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陳橘皮(去白焙)白術(shù)(銼炒)干姜(炮)陳曲(炒)吳茱萸(湯洗焙干炒各半兩)肉豆蔻(去殼三錢)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
用水一中盞。生姜三片。鹽少許。煎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香橘湯治脾虛。胸膈妨悶。不思飲食。四肢乏力。臍腹撮痛。大便滑泄。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烏頭(炮裂去皮臍)干姜(炮)白豆蔻(去皮各半兩)益智(去皮)服三錢匕。
訶黎勒散治脾臟泄滑不止。
訶黎勒皮白豆蔻陳橘皮(去白焙)干姜(炮各半兩)丁香(半分)木香縮砂仁〔各一裹作
白術(shù)湯治脾臟虛冷泄痢。四肢壯熱。
白術(shù)(三兩)附子(炮裂去皮臍)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三錢(二心溫服。
訶黎勒散
(出圣惠方)
治脾臟虛冷。大腸泄痢。食不消化。腹內(nèi)疼痛。手足
多冷。面色青黃訶黎勒(一兩煨用皮)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干姜(半兩炮裂銼)龍骨(一兩燒過)吳茱二錢。
訶黎勒丸治脾臟虛冷。腹脹泄痢。米谷不消。
訶黎勒(炮去核一兩半)吳茱萸(湯浸焙炒)莨菪子(湯洗焙炒)草豆蔻(去皮微炒各一兩)
肉豆蔻丸治脾臟虛冷。泄痢不止。四逆。不思飲食。心腹疼痛。
肉豆蔻(面裹煨去皮)硫黃(研細(xì))干姜(生)附子(炮裂去皮臍)龍骨〔研各二(一)兩〕
烏頭丸治腹中諸冷疾。消食化氣。止泄瀉。
烏頭(炮裂去皮臍)桂(去粗皮)莎草根(去毛微炒)干姜(炮)陳橘皮(去白瓤炒各等分)冷水入諸即煮
白石脂丸治脾臟虛冷泄痢。和胃氣。固大腸。
白石脂(一兩赤于地上出火毒細(xì)研如粉)肉豆蔻(面裹煨令焦去殼半兩)上為末和勻。煮
肉豆蔻丸
(一名肉豆蔻散)
治脾臟久冷?;共恢埂?/p>
肉豆蔻(去殼五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五枚)上為末。酒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
附子散治脾臟虛冷。泄痢及白痢。
附子(去皮臍用黃連各半兩銼碎同銚子內(nèi)炒微黃不用黃連)木香(用吳茱萸各半兩銼碎同
姜魏丸
(朱氏家傳方)
溫胃進(jìn)食。止腹痛泄痢。消食。
生姜〔一(二)斤去皮切作片子鹽三兩秤浸一宿候干〕阿魏(一分用面一兩醋和為餅炙黃)姜(二兩炮)肉每一兩作二十丸
治久患脾胃氣泄不止
(出本草)用蕪荑五兩搗末。以飯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午飯前。各用陳米飲下三十丸。增至四十丸
神圣香黃散
(出本草)
治久患脾泄。
以宣連一兩。生姜四兩。一處以慢火炒令姜干脆色深。去姜取連。搗末。每服二錢匕。
空心
炙雞散治脾胃氣虛。腸滑下痢。
用黃雌雞一只。治如食法。以炭炙之。捶了。以鹽醋刷之。又炙令極熟干燥??崭故持?。
治脾胃氣冷。吃食嘔逆。下赤白痢如面糊。腰臍切痛。
用豬腎一對研。著胡椒、橘皮、鹽、醬、椒末等。搜面似常法。作餛飩熟煮??崭钩詢赏?。
治脾胃氣虛。下痢日夜不止。腸滑不下食。
用野雞一只如食法。細(xì)研橘皮、椒、蔥、鹽、醬調(diào)和。作餛飩熟煮。空心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