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短氣

    作者: 朱梓

    (附論)夫短氣不足以呼吸者。肺虛也。倚息短氣不能臥。其形如腫者飲也。短氣上喘。氣道促迫者實(shí)。實(shí)則氣盛。盛則氣逆不通。故短氣也。又肺虛則氣不足。亦令短氣。其人氣微。常如少氣大

    紫蘇五味子湯

    (一名紫蘇散出圣惠方)

    治氣虛胸膈中寒熱。短氣不足。

    紫蘇莖葉(二兩)五味子(一兩)甘草(炙三分)前胡(去蘆頭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煎至八分

    理氣丸

    (出千金方)

    治短氣不足。動(dòng)便喘喝。遠(yuǎn)行久立。皆不任汗。鼻干心

    急痛。苦悲傷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焙)桂(去粗皮各一兩)益智(炒去皮)干姜(炮制各二兩)上除杏

    紫蘇湯

    (出圣惠方)

    治猝短氣。

    紫蘇莖葉(銼二兩干)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一作青皮)上粗搗篩。每服三錢(qián)。

    棗三枚劈

    五味子湯

    (出圣惠方)

    治肺實(shí)胸膈短氣。上焦壅滯。不思飲食。

    五味子(一兩)木香(五錢(qián))前胡(去蘆頭)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訶黎勒皮(一兩)服五錢(qián)。

    水一盞

    秘效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肺胃氣觸冒風(fēng)寒。短氣喘促。伏臥不得緩氣。

    苦葶藶(三兩紙襯炒紫色別研為細(xì)末)馬兜鈴根(去土一兩)桑根白皮(炙黃銼三錢(qián))麻黃每服

    赤茯苓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胸脅短氣。妨悶不下食。

    赤茯苓(去黑皮)人參前胡(去蘆頭)桂(去粗皮各三分)甘草(炙銼一分)半夏(湯洗姜五片。

    木香丸治胸膈短氣。妨悶不下食。

    木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訶黎勒(煨去核)陳曲(炒)麥(炒各半兩)萊菔子(一

    陳橘皮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胸膈短氣。妨悶不下食。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柴胡(去苗土)半夏(湯洗七次去滑)枳殼(去瓤麩炒)訶黎勒皮(生姜五

    蜀椒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上氣咳逆。喘息短氣。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三兩)麥門(mén)冬(去心焙)甘草(炙各五兩)遠(yuǎn)志(去心)桂(去二兩)上更

    竹葉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氣極傷熱氣喘。甚則唾血。氣短乏不欲食??谠镅?/p>

    。

    竹葉(二升)麥門(mén)冬小麥生地黃(各一兩)生姜石膏(各六兩)麻黃(三兩)甘草(

    治少年房多氣短方。

    (出千金方)豉(七合)梔子(二十七枚)上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半。去豉內(nèi)梔子。煮八合。服半升。

    木通丸

    (出圣惠方)

    治上焦氣實(shí)。煩熱短氣。胸滿呼吸不利。

    木通(一兩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紫蘇莖葉(一兩)柴胡(一兩去苗)六分。

    去滓溫

    麥門(mén)冬散

    (出圣惠方)

    治熱短氣。呼吸不利。

    麥門(mén)冬(一兩半去心)半夏(三兩湯洗七次去滑)人參(一兩半去蘆頭)甘草(炙微赤銼二分分。

    棗三

    白術(shù)丸

    (出圣惠方)

    治肺虛寒。胸中痞塞。短氣不足。少思飲食。

    白術(shù)人參(去蘆頭)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一兩)干姜(炮裂銼)細(xì)辛(各三兩)杏仁(洗七次去滑搗三五百杵。

    治猝短氣方。

    (出千金方)(方見(jiàn)韭汁飲)

    治乏氣方。

    (出圣惠方)生姜枸杞葉(各二兩)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治誦讀勞極疲乏困頓方。

    (出千金方)酥油糖酒白蜜(各二升)上合于銅器中。微火煎二十沸下之為準(zhǔn)。七日七夜服令盡

    又方

    (出千金方)人參甘草茯苓當(dāng)歸(各二兩)地骨皮芎芍藥干地黃黃(各三兩)大棗

    治胸膈中痞塞短氣者。

    甘草(二兩)茯苓(三兩)杏仁(五十枚研碎)上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六升。分五服。

    順氣湯因飲食煩勞后。腹?jié)M氣短。春則口淡無(wú)味。夏雖有熱卻惡寒。不喜食冷物

    。

    升麻柴胡(各二錢(qián))黃(二兩)半夏人參(各六錢(qián))黃柏(一錢(qián))陳皮甘草(各二生姜三片。

    沉香飲子

    (出圣濟(jì)總錄)

    治飲冷過(guò)多。短氣喘促。心胸妨悶。全不思飲食。

    沉香(半兩)紫蘇葉(二兩)白茯苓(去皮)人參(去蘆頭各一兩)上四味咀。每服五

    參附湯

    (出如宜方)

    治短氣呼吸不足?;蚓貌±е亍?/p>

    人參(半兩)附子(制一兩)上咀。分作三服。姜十片煎。食前溫服。如氣短接續(xù)真氣

    沉附湯

    (出如宜方)

    治鎮(zhèn)墜上盛下虛。痞隔氣短。

    附子(炮)干姜(各半兩)沉香白術(shù)(各一分)甘草(一兩半)上咀。姜五片煎。

    草豆蔻湯

    (出朱氏集驗(yàn)方)

    治腹脹滿短氣。

    草豆蔻(一兩去皮)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qián)。空心。煎木瓜生姜湯下。

    正元散

    (出本草)

    治氣不接續(xù)氣短。兼治滑泄及小便數(shù)。服之有驗(yàn)。

    用蓬莪術(shù)一兩。金鈴子去核一分。共杵為末。更以硼砂一錢(qián)。煉過(guò)細(xì)研都令勻。每服二錢(qián)。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