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內(nèi)經(jīng)論水病。謂其本在腎。其末在肺。又曰。肺為喘呼。腎為水腫。氣痞滿塞于胸中。
故有也。
方
防己丸主治水氣腫滿。肺氣喘急??人?。胸脹滿悶。坐臥不得。喉中作聲。心胸
痞滯。
防己白前五味子紫菀(去苗土各半兩)馬兜鈴桑根白皮(去皮)陳橘皮(浸焙去白丸。
如梧
澤瀉丸專治水氣。腿股腫滿。喘促咳嗽。坐臥不得。
澤瀉芫花(炒)郁李仁(炒去皮尖)牽牛子(炒頭末)防己苦葶藶(炒各一錢)滑石(末。煉蜜和丸
茯苓杏仁煎療氣忽發(fā)滿。胸中氣急者。
茯苓(四兩)杏仁(四兩去皮尖)橘皮(三兩)上切。以水九升。先煮諸藥取三升。去滓。
十圣丸專治水病。喘促上氣。消腫滿。
大戟(炒)桑白皮(炒切)甘遂(炒)甜葶藶(紙上炒)巴豆(去皮心炒各半兩)損隨子(雙仁炒三分病勢加
療氣忽發(fā)滿。腹急者方。
豬腎(一具生破去膜)桑根白皮(五兩)茯苓(四兩)澤漆葉(三兩)防己(三兩)澤瀉(以水一斗三三
甘遂湯
(出圣惠方)
治水腫。胸滿氣急。上喘。大小便澀。
甘遂(炒一兩半)赤茯苓(去皮)郁李仁(浸去皮尖研)黃芩(去心)杏仁(去皮尖雙仁炒水二盞。
利
療氣忽發(fā)。心滿胸急者方。
桑白皮(四兩)橘皮(三兩)茯苓(四兩)杏仁(三兩)甘遂澤瀉(各三兩)黃芩(四兩)有甘草三兩。
又方
青羊腎(一具)桑根白皮(四兩)茯苓(四兩)橘皮(三兩)李根白皮(四兩)黃(三兩)忌酢物。
黃丸
(出圣濟總錄)
治水氣。消腫定喘。
黃(銼)甘遂(炒)青橘皮(浸焙去白)麥大戟(炒)陳橘皮(浸去白焙)陳神曲
苦葶藶丸
治水氣喘滿。小便赤澀。腰腿浮腫。不得眠臥。
苦葶藶(一兩三分紙上炒)杏仁(三錢浸去皮尖炒研)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四錢)防己(一與二味研
郁李仁湯
治水腫。胸滿氣急。
郁李仁(浸去皮尖炒)桑根白皮(炙)赤小豆(炒各三兩)紫蘇(一兩半)橘皮(二兩)茅
葶藶散(出危氏方)
治因飲水漿多。感冷濕。胸腹脹滿。瀝咯有聲。喘急氣促。
面色黃。
芫花(炒赤)甘遂大戟黑牽牛(炒取為末)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先將紅棗十枚養(yǎng)。
茯苓湯專治水腫。胸中氣滿喘急。
赤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四兩)陳橘皮(浸去白炒二兩)上搗篩。
每服五錢。
療氣忽發(fā)滿胸急者。
大棗(三十枚打破)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內(nèi)蜜和調(diào)。不得過甜。不得過酸。稍含咽之。
(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 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后漢以前藥物學(xué)的總結(jié)。
學(xué)術(shù)價值:
文獻價值:我國現(xiàn)存最早之藥學(xué)著作。
理論價值:初步奠定了藥學(xué)理論之基礎(chǔ)。
實用價值:記載之藥物,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內(nèi)經(jīng)論水病。謂其本在腎。其末在肺。又曰。肺為喘呼。腎為水腫。氣痞滿塞于胸中。
故有也。
方
防己丸主治水氣腫滿。肺氣喘急??人?。胸脹滿悶。坐臥不得。喉中作聲。心胸
痞滯。
防己白前五味子紫菀(去苗土各半兩)馬兜鈴桑根白皮(去皮)陳橘皮(浸焙去白丸。
如梧
澤瀉丸專治水氣。腿股腫滿。喘促咳嗽。坐臥不得。
澤瀉芫花(炒)郁李仁(炒去皮尖)牽牛子(炒頭末)防己苦葶藶(炒各一錢)滑石(末。煉蜜和丸
茯苓杏仁煎療氣忽發(fā)滿。胸中氣急者。
茯苓(四兩)杏仁(四兩去皮尖)橘皮(三兩)上切。以水九升。先煮諸藥取三升。去滓。
十圣丸專治水病。喘促上氣。消腫滿。
大戟(炒)桑白皮(炒切)甘遂(炒)甜葶藶(紙上炒)巴豆(去皮心炒各半兩)損隨子(雙仁炒三分病勢加
療氣忽發(fā)滿。腹急者方。
豬腎(一具生破去膜)桑根白皮(五兩)茯苓(四兩)澤漆葉(三兩)防己(三兩)澤瀉(以水一斗三三
甘遂湯
(出圣惠方)
治水腫。胸滿氣急。上喘。大小便澀。
甘遂(炒一兩半)赤茯苓(去皮)郁李仁(浸去皮尖研)黃芩(去心)杏仁(去皮尖雙仁炒水二盞。
利
療氣忽發(fā)。心滿胸急者方。
桑白皮(四兩)橘皮(三兩)茯苓(四兩)杏仁(三兩)甘遂澤瀉(各三兩)黃芩(四兩)有甘草三兩。
又方
青羊腎(一具)桑根白皮(四兩)茯苓(四兩)橘皮(三兩)李根白皮(四兩)黃(三兩)忌酢物。
黃丸
(出圣濟總錄)
治水氣。消腫定喘。
黃(銼)甘遂(炒)青橘皮(浸焙去白)麥大戟(炒)陳橘皮(浸去白焙)陳神曲
苦葶藶丸
(出圣濟總錄)
治水氣喘滿。小便赤澀。腰腿浮腫。不得眠臥。
苦葶藶(一兩三分紙上炒)杏仁(三錢浸去皮尖炒研)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四錢)防己(一與二味研
郁李仁湯
(出圣惠方)
治水腫。胸滿氣急。
郁李仁(浸去皮尖炒)桑根白皮(炙)赤小豆(炒各三兩)紫蘇(一兩半)橘皮(二兩)茅
葶藶散(出危氏方)
治因飲水漿多。感冷濕。胸腹脹滿。瀝咯有聲。喘急氣促。
面色黃。
芫花(炒赤)甘遂大戟黑牽牛(炒取為末)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先將紅棗十枚養(yǎng)。
茯苓湯專治水腫。胸中氣滿喘急。
赤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四兩)陳橘皮(浸去白炒二兩)上搗篩。
每服五錢。
療氣忽發(fā)滿胸急者。
大棗(三十枚打破)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內(nèi)蜜和調(diào)。不得過甜。不得過酸。稍含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