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本事方》 玉真丸

    作者: 許叔微

    治腎氣不足,氣逆上行,頭痛不可忍,謂之腎厥,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

    硫黃(二兩) 石膏(硬者不 ,研) 半夏(湯浸洗七次,各一兩) 硝石(一分,研)

    上為細末,研勻,生姜汁糊丸如梧子大,陰干。每服三十丸,姜湯或米飲下,更灸關元穴百壯,良方中硫黃丸亦佳。

    關元穴,在臍下三寸,小腸之募,脾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三陰之會,又名下紀。治臍下 痛,小便赤澀,不覺遺瀝,或小便處痛如散火狀,或溺血暴疝痛,臍下結血,狀如覆杯,轉(zhuǎn)胞不得尿,婦人帶下瘕聚,因產(chǎn)惡露不止,月脈斷絕,下脛冷,可灸三百壯。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nèi)治,也強調(diào)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下頷正復術、死骨剔除術、鼻瘜肉摘除術、痔漏手術等有所發(fā)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 而成書。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趙宜真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