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查古籍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腎開竅于二陰,與膀胱為表里。熱則小便淋漓,甚者心煩悶亂,用子淋散主之。如腎虛熱,不能司化,用六味湯加車前子,或加知柏治之。又有安樂散、葵子湯,皆可選用。
子淋散
茯苓 麥冬 木通 甘草 大腹皮 淡竹葉
水煎服。
安樂散
人參 麥冬 歸身 甘草 通草 滑石 細(xì)辛 燈心(各五分)
水煎服。
葵子湯
冬葵子 滑石 木通(各等分),加蔥白七寸,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