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五十九、四順散?;集徴钪了奈迦眨淮蟊?,瘡子又盛出,即喘粗氣急腹脹,小便赤澀,須用此方。
大黃甘草(炙)芍藥當歸(各一錢)上為粗末,每服抄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若得氣通不喘,腹不脹,便休與此藥。若初覺有赤點子,大便如常,小便赤澀,須用藥通大便,要出快也。若出得色紅而快,更不須通也。
六十、利毒丸。治小兒瘡疹欲出,胃熱發(fā)溫壯,氣粗滿,大小便赤澀,眠中驚,煩渴口舌干,手足微冷,多睡,時嗽涎,實脈沉大滑數(shù),便宜服之。
大黃(半兩)膩粉大青(各一錢)龍腦朱砂(各五分)檳榔生牽牛黃芩青黛(各一錢半)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黃米大,二歲小兒服八丸,生姜蜜水下,不動再服,量兒大小虛實加減。
六十一、夾食者,紫霜丸。治頭疼壯熱,脹為夾食。
方見和劑方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五十九、四順散?;集徴钪了奈迦眨淮蟊?,瘡子又盛出,即喘粗氣急腹脹,小便赤澀,須用此方。
大黃甘草(炙)芍藥當歸(各一錢)上為粗末,每服抄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若得氣通不喘,腹不脹,便休與此藥。若初覺有赤點子,大便如常,小便赤澀,須用藥通大便,要出快也。若出得色紅而快,更不須通也。
六十、利毒丸。治小兒瘡疹欲出,胃熱發(fā)溫壯,氣粗滿,大小便赤澀,眠中驚,煩渴口舌干,手足微冷,多睡,時嗽涎,實脈沉大滑數(shù),便宜服之。
大黃(半兩)膩粉大青(各一錢)龍腦朱砂(各五分)檳榔生牽牛黃芩青黛(各一錢半)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黃米大,二歲小兒服八丸,生姜蜜水下,不動再服,量兒大小虛實加減。
六十一、夾食者,紫霜丸。治頭疼壯熱,脹為夾食。
方見和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