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處。
【主治】胃痛,腹脹,嘔吐,噎膈,水腫,便秘,腰、膝、腿痛。
【應用】本穴又名下陵、鬼邪,為足陽明胃經腧穴,為其下合穴。向本穴發(fā)氣導引,有調理胃腸,理氣消脹,化積導滯,行氣止痛,利水消腫,通經活絡的作用。本穴與曲池相伍發(fā)氣導引,有通調陽明經氣,調理脾胃、腸道和保健之功能。
(公元 588 年)劉宋,雷斅著。三卷。是論述藥物加工制作的專書。原書已佚,其內容散見于《證類本草》中,近人有輯本。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處。
【主治】胃痛,腹脹,嘔吐,噎膈,水腫,便秘,腰、膝、腿痛。
【應用】本穴又名下陵、鬼邪,為足陽明胃經腧穴,為其下合穴。向本穴發(fā)氣導引,有調理胃腸,理氣消脹,化積導滯,行氣止痛,利水消腫,通經活絡的作用。本穴與曲池相伍發(fā)氣導引,有通調陽明經氣,調理脾胃、腸道和保健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