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因】脅痛的原因,雖然有外傷、氣滯、瘀阻、痰濁以及體質(zhì)或虛或實等不同,但無不與肝有關,尤其是肝火素旺或肝氣抑郁者,易見此癥。
【癥狀】脅助疼痛,有一側,有兩側,而一側者為多。
(一)實癥:痛勢劇烈,甚則咳嗽呼吸不利,若由肝實火旺者,兩脅下痛,脈弦口苦。平掌測試檢查:脅助部有沉重、阻滯、麻脹氣感。
(二)虛癥:如肝腎陰虧,或情志抑郁,或失血后所致者,則脈常細弱,或咽喉干燥,或胃納不甘,發(fā)作時常隱隱作痛或刺痛。平掌測試檢查:兩脅助部有密集、麻、阻滯氣感。
【治療】
(一)發(fā)功:
1.按揉膻中、期門、章門、肝俞、膈俞、支溝、陽陵泉以開其穴,疏通肝經(jīng)之氣血。
2.以平掌式,用推拉手法向期門、章門及疼痛部位發(fā)氣,并以引法,順足厥陰肝經(jīng)及足少陽膽經(jīng),從胸脅部向下肢導引氣機。
加減:虛癥肝腎陰虧者,加點關元,揉腎俞,并以平掌式,用震顫法在小腹部,以關元為中心發(fā)氣12息或24息。實證,加分推胸部,拿左右血浪(腋窩前后之肌肉),點揉肝俞,搖、搓上肢;外傷引起者,加平掌式,推摩患側脅助部,搖肩關節(jié)。
(二)氣功針刺:將毫針刺入支溝、陽陵泉。然后以龍含式、用拉旋手法發(fā)氣,并右旋導氣下行。
(三)輔助練功:
1.推脅“噓”氣功:站位或坐位,自然呼吸,排除雜念,全身放松。先叩齒36次,攪津三咽,送入兩脅,再引歸丹田,兩手平掌放于兩脅下。然后慢慢吸氣,令滿口;呼氣時口念“噓”字音,兩手同時自上向下輕輕搓摩兩脅部7次,共做8息。
2.推胸導氣:若左側脅部疼痛,以右掌放于左胸上,從胸中線向左推,邊推邊下移7次;再從上向下直推7次;然后揉膻中、期門。
3.疏肝導氣功:
(1)松靜站立:兩手自然下垂,掌心向下,五指微翹,微用力下按,并意想氣達手心,直至五指尖。
(2)兩手順勢提至胸前,掌心向前推至肩、肘、腕平,意存兩掌。
(3)兩手左右平伸,如鳥舒翼,十指上翹,以掌左右平推,行氣至掌心。
(4)兩掌順勢收至胸前,指尖相對,掌心向上;再翻掌向下推至恥骨聯(lián)合處,引氣行于丹田,然后兩手放在體兩側收功。
(公元前五世紀?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nèi)經(jīng)》的精要,設為問答,解釋疑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因】脅痛的原因,雖然有外傷、氣滯、瘀阻、痰濁以及體質(zhì)或虛或實等不同,但無不與肝有關,尤其是肝火素旺或肝氣抑郁者,易見此癥。
【癥狀】脅助疼痛,有一側,有兩側,而一側者為多。
(一)實癥:痛勢劇烈,甚則咳嗽呼吸不利,若由肝實火旺者,兩脅下痛,脈弦口苦。平掌測試檢查:脅助部有沉重、阻滯、麻脹氣感。
(二)虛癥:如肝腎陰虧,或情志抑郁,或失血后所致者,則脈常細弱,或咽喉干燥,或胃納不甘,發(fā)作時常隱隱作痛或刺痛。平掌測試檢查:兩脅助部有密集、麻、阻滯氣感。
【治療】
(一)發(fā)功:
1.按揉膻中、期門、章門、肝俞、膈俞、支溝、陽陵泉以開其穴,疏通肝經(jīng)之氣血。
2.以平掌式,用推拉手法向期門、章門及疼痛部位發(fā)氣,并以引法,順足厥陰肝經(jīng)及足少陽膽經(jīng),從胸脅部向下肢導引氣機。
加減:虛癥肝腎陰虧者,加點關元,揉腎俞,并以平掌式,用震顫法在小腹部,以關元為中心發(fā)氣12息或24息。實證,加分推胸部,拿左右血浪(腋窩前后之肌肉),點揉肝俞,搖、搓上肢;外傷引起者,加平掌式,推摩患側脅助部,搖肩關節(jié)。
(二)氣功針刺:將毫針刺入支溝、陽陵泉。然后以龍含式、用拉旋手法發(fā)氣,并右旋導氣下行。
(三)輔助練功:
1.推脅“噓”氣功:站位或坐位,自然呼吸,排除雜念,全身放松。先叩齒36次,攪津三咽,送入兩脅,再引歸丹田,兩手平掌放于兩脅下。然后慢慢吸氣,令滿口;呼氣時口念“噓”字音,兩手同時自上向下輕輕搓摩兩脅部7次,共做8息。
2.推胸導氣:若左側脅部疼痛,以右掌放于左胸上,從胸中線向左推,邊推邊下移7次;再從上向下直推7次;然后揉膻中、期門。
3.疏肝導氣功:
(1)松靜站立:兩手自然下垂,掌心向下,五指微翹,微用力下按,并意想氣達手心,直至五指尖。
(2)兩手順勢提至胸前,掌心向前推至肩、肘、腕平,意存兩掌。
(3)兩手左右平伸,如鳥舒翼,十指上翹,以掌左右平推,行氣至掌心。
(4)兩掌順勢收至胸前,指尖相對,掌心向上;再翻掌向下推至恥骨聯(lián)合處,引氣行于丹田,然后兩手放在體兩側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