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人體解剖學》 5.頸外動脈external carotid artery

    (圖6-11、13)

    在平對甲狀軟骨上緣處起于頸總動脈,向上前行,初在頸內動脈的前內側,繼而跨過頸內動脈的前方,繞至其外側,經二腹肌后腹和莖突舌骨肌深面上行,入下頜后窩,穿過腮腺繼續(xù)上行,在下頜頸處,分為顳淺動脈和頜內動脈兩支而終,兩側頸外動脈的許多分支之間有豐富的吻合。頸外動脈在頸動脈三角處位置表淺,是進行結扎頸外動脈的首選部位。結扎后,頸外動脈血流由對側頸外動脈吻合支而來。頸外動脈的分支自下而上為:

    (一)甲狀腺上動脈superiorthyroid artery

    起自頸外動脈的前壁,彎向前下方,行于頸總動脈與喉之間,至甲狀腺側葉上端分為前、后兩支,分布于甲狀腺。甲狀腺上動脈及其后支的內側,有喉上神經的外支,神經從血管后方轉至其內側伴行。甲狀腺上動脈發(fā)出的喉上動脈與喉上神經內支伴行,經甲狀舌骨膜入喉,營養(yǎng)喉粘膜和喉肌。甲狀腺手術結扎甲狀腺上動脈時,應緊貼甲狀腺上極處進行,以免損傷喉上神經外支。甲狀腺上動脈還發(fā)出胸鎖乳突肌支和環(huán)甲肌支,后者沿甲狀腺側葉的內側緣和峽的上緣行向正中線與對側同名動脈吻合。

    (二)舌動脈lingual artery

    在甲狀腺上動脈稍上方,于舌骨大角處,舌動脈起自頸外動脈前壁。行向上前內方,于舌骨上方、舌下神經內側,經舌骨舌肌后緣的深面進入舌內,分支營養(yǎng)舌肌、舌和口底粘膜、腭扁桃體、下頜牙齦和舌下腺等。舌動脈在末至舌骨舌肌深面之前的一段,表面有舌下神經同行,此段舌動脈位置淺表,需結扎舌動脈時可在此進行。

    (三)面動脈facial artery

    在舌動脈的上方,于頸動脈三角內起自頸外動脈前壁,經二腹肌后腹的深面行向前上,繼而經下頜下腺深面,至咬肌前緣越過下頜骨體下緣至面部。面動脈在起始部發(fā)出分支,分布于軟腭、腭扁桃體和下頜下腺等外。

    (四)枕動脈occipitalartery

    平面動脈起始高度發(fā)自頸外動脈后壁,經二腹肌后腹深面和乳突根部內側向后上行,在斜方肌起點與胸鎖乳突肌止點之間穿出至皮下,分數支分布于顱頂后部。

    (五)胸鎖乳突肌動脈sternocleidomastoid artery

    有二支,起于頸外動脈后壁或枕動脈,向后下方與副神經一起入胸鎖乳突肌。

    (六)耳后動脈posterior auricular artery

    在二腹肌后腹和莖突舌骨肌上方,由頸外動脈后壁發(fā)出。在腮腺內面行向后上方,分支分布于耳廓后面皮膚、附近肌肉、中耳及腮腺。

    (七)咽升動脈ascending pharyngealartery

    發(fā)自頸外動脈靠起始處的內側壁,行于頸內、外動脈之間,后經頸內動脈與咽側壁之間上行至顱底,分支至咽、腭扁桃體、顱底及頸部深層肌。

    頸外動脈的二終支,即顳淺動脈和頜內動脈詳見頭面部(圖6-14)。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