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胸膜的前界為肋胸膜與縱隔胸膜的反折線,左、右略有不同。雙側均從胸膜頂起始,經胸鎖關節(jié)后面斜向下內,至第2胸肋關節(jié)水平,向中線靠攏,并垂直向下,到第4胸肋關節(jié)處,兩側分開。右側者向下跨過右劍肋角(劍突與肋弓之間的夾角)轉向外側,移行于下界。左側自第4胸肋關節(jié)處轉向外下,在距胸骨側緣外側約2.5厘米處下行,達左側第6肋軟骨中點移行于下界。兩側胸膜前界中段靠攏,下、下端各形成一個三角形的間隙,上方的間隙位于胸骨柄的后方,稱為上胸膜間區(qū)(胸腺區(qū));下方的間隙位于胸骨左緣和第4、5肋間隙前端的后方,稱下胸膜間隙(心包區(qū))。
胸膜的下界為肋胸膜與膈胸膜的反折線。右側自第6胸肋關節(jié)、左側自第6肋軟骨中點起始,兩側均轉向外下方,在鎖骨中線與第8肋相交,在腋中線與第10肋相交。由此向后,幾乎水平向內,達第12胸椎棘突。右側由于膈的位置稍高,其胸膜下界亦略高。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胸膜的前界為肋胸膜與縱隔胸膜的反折線,左、右略有不同。雙側均從胸膜頂起始,經胸鎖關節(jié)后面斜向下內,至第2胸肋關節(jié)水平,向中線靠攏,并垂直向下,到第4胸肋關節(jié)處,兩側分開。右側者向下跨過右劍肋角(劍突與肋弓之間的夾角)轉向外側,移行于下界。左側自第4胸肋關節(jié)處轉向外下,在距胸骨側緣外側約2.5厘米處下行,達左側第6肋軟骨中點移行于下界。兩側胸膜前界中段靠攏,下、下端各形成一個三角形的間隙,上方的間隙位于胸骨柄的后方,稱為上胸膜間區(qū)(胸腺區(qū));下方的間隙位于胸骨左緣和第4、5肋間隙前端的后方,稱下胸膜間隙(心包區(qū))。
胸膜的下界為肋胸膜與膈胸膜的反折線。右側自第6胸肋關節(jié)、左側自第6肋軟骨中點起始,兩側均轉向外下方,在鎖骨中線與第8肋相交,在腋中線與第10肋相交。由此向后,幾乎水平向內,達第12胸椎棘突。右側由于膈的位置稍高,其胸膜下界亦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