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仁術(shù)便覽》 芩連二陳湯

    作者: 張潔

    治痰因火動,胃口作嘈。

    甘草(炙) 山梔(炒) 南星(炮) 黃連(姜炒) 黃芩(炒) 陳皮 茯苓 半夏(姜制) 熱多

    上水一鐘半,姜三片煎。

    一方 心嘈索食。

    白術(shù)(炒) 黃連(姜炒) 陳皮(各等分)

    上為末,作丸,白湯下七八十丸。

    一方 心嘈不喜食,此濕痰氣郁。用三補(bǔ)丸加蒼術(shù),倍香附丸服。方見虛損門。

    一方 治肥人嘈雜。二陳湯少加撫芎、蒼術(shù)、白術(shù)、炒梔子,水煎服。

    一方 五更時嘈雜,因人多思慮,以致血虛有痰。四物湯加香附、梔子仁、黃連、貝母、栝蔞仁。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寧原
  • 作者:
    ?
  • 作者:
    王懷隱、陳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的配方手冊。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yùn)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jìn)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