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查古籍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濟(jì)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zhǔn)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子(圖缺),生雍州川谷及上黨道邊,今江淮亦有之。春生苗,葉如艾蒿,高三、二尺;七月開花,八月結(jié)實。十月采,陰干。今人通以九月采。江南人家多種此辟蛇。謹(jǐn)按《本經(jīng)》∶久服輕身延年不老。而古方書少有服食者,惟入諸雜治藥中,如胡洽療驚邪貍骨丸之類,皆大方中用之。孫思邈《千金翼》、韋宙《獨行方》∶主 折瘀血,并單用 一物,煮汁服之,亦末服。今人治打撲損,亦多用此法,飲、散皆通,其效最速。服食方不見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