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bǔ)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yùn)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jiǎn)明易學(xué)。
查古籍
(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bǔ)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yùn)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jiǎn)明易學(xué)。
治脾胃虛弱,嗜臥怠惰,四肢不收。時(shí)值秋令行,濕熱少退,體重節(jié)痛,口舌干澀,飲食無味,大便不調(diào),小便頻數(shù),食不消,兼見肺病,灑灑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
柴胡 白術(shù) 茯苓(渴去之) 澤瀉(各三錢,去毛) 羌活 獨(dú)活 防風(fēng)(各五錢。以秋旺,故以辛溫泄之) 人參 甘草 半夏(各一兩) 黃 (二兩) 黃連(一錢) 陳皮(四錢) 白芍(炒,五錢)
上每服三五錢,姜三片,棗二枚煎,早飯后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