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巴戟天(圖缺),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今江淮、河東州郡亦有之,皆不及蜀川者佳。葉似茗,經冬不枯,俗名三蔓草,又名不凋草。多生竹林內。內地生者,葉似麥門冬而濃大,至秋結實。二月、八月采根,陰干。今多焙之。有宿根者青色,嫩根者白色,用之皆同,以連珠肉濃者勝。今方家多以紫色者為良。蜀人云∶都無紫色者。彼方人采得,或用黑豆同煮,欲其色紫,此殊失氣味,尤宜辨之。一說蜀中又有一種山律根,正似巴戟,但色白。土人采得,以醋水煮之乃紫,以雜巴戟,莫能辨也。真巴戟,嫩者亦白,干時亦煮治使紫,力劣弱,不可用。今兩種市中皆是,但擊破視之,其中紫而鮮潔也,偽也。真者擊破,其中雖紫,又有微白糝如粉,色理小暗也。
《普濟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論,2175 類、778 法、61739 方 239 圖。 收載方劑最多?!侗静菥V目》中附方有不少是從此書采錄的。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巴戟天(圖缺),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今江淮、河東州郡亦有之,皆不及蜀川者佳。葉似茗,經冬不枯,俗名三蔓草,又名不凋草。多生竹林內。內地生者,葉似麥門冬而濃大,至秋結實。二月、八月采根,陰干。今多焙之。有宿根者青色,嫩根者白色,用之皆同,以連珠肉濃者勝。今方家多以紫色者為良。蜀人云∶都無紫色者。彼方人采得,或用黑豆同煮,欲其色紫,此殊失氣味,尤宜辨之。一說蜀中又有一種山律根,正似巴戟,但色白。土人采得,以醋水煮之乃紫,以雜巴戟,莫能辨也。真巴戟,嫩者亦白,干時亦煮治使紫,力劣弱,不可用。今兩種市中皆是,但擊破視之,其中紫而鮮潔也,偽也。真者擊破,其中雖紫,又有微白糝如粉,色理小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