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查古籍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秦艽(圖缺),生飛烏山谷,今河陜州軍多有之。根土黃色,而相交糾,長一尺以來,粗細(xì)不等;枝稈高五、六寸。葉婆娑,連莖梗俱青色,如萵苣葉;六月中開花紫色,似葛花,當(dāng)月結(jié)子。
每于春秋采根,陰干?!墩獜V利方》∶療黃,心煩熱,口干,皮肉皆黃。以秦艽十二分,牛乳一大升,同煮,取七合,去滓,分溫再服,瘥。此方出于許仁則。又崔元亮《集驗方》;凡發(fā)背疑似者,須便服秦艽牛乳煎,當(dāng)?shù)每炖逍?,即瘥。法并同此。又治黃方,用秦艽一大兩,細(xì)銼,作兩貼子,以上好酒一升,每貼半升,酒絞,取汁,去滓,空腹分兩服,或利便止就中,好酒人易治。凡黃有數(shù)種∶傷酒曰酒黃;夜食,誤食鼠糞亦作黃;因勞發(fā)黃多痰涕,目有赤脈,日益憔悴,或面赤、惡心者是。元亮用之,及治人皆得力,極效。秦艽須用新好羅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