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豆花、紫梗藤(《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為豆科植物馬鹿花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生于山坡林下。
藤狀灌木,高約3米。3出復(fù)葉,小葉卵圓形,基出3脈,脈在下面突起,葉形偏斜,全緣,無毛。圓錐花序,花淡紫紅色,龍骨瓣近于勁直,先端鈍圓。莢果矩形。
甘澀,平。
驅(qū)蟲。治蛔蟲,寸白蟲,小兒疳積。
內(nèi)服:煎湯,3~5錢。
治小兒蛔蟲癥:馬鹿花三至五錢。水煎半小時,去渣,加蜂蜜適量,空腹服,連服兩日。(性味以下出《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小豆花、紫梗藤(《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出處《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豆科植物馬鹿花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
原形態(tài)藤狀灌木,高約3米。3出復(fù)葉,小葉卵圓形,基出3脈,脈在下面突起,葉形偏斜,全緣,無毛。圓錐花序,花淡紫紅色,龍骨瓣近于勁直,先端鈍圓。莢果矩形。
性味甘澀,平。
功能主治驅(qū)蟲。治蛔蟲,寸白蟲,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
復(fù)方治小兒蛔蟲癥:馬鹿花三至五錢。水煎半小時,去渣,加蜂蜜適量,空腹服,連服兩日。(性味以下出《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