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大黃龍丸

    作者: 陳言

    治中暑眩暈,昏不知人;或身熱,惡寒頭痛,狀如傷寒;或往來寒熱,煩躁渴甚,嘔吐泄瀉。常服去暑毒,分利陰陽。

    硫黃 硝石(各一兩) 雄黃(通明者) 滑石 白礬(各半兩) 寒食面(四兩)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漸加至二十丸,新汲水下;昏塞不知人,則以水化開灌之。中暑忌得冷,此藥卻以冷水下之,乃熱因寒用,疑者釋之。

    【凡例】

    中暑悶倒,急扶在陰涼處,切不可與冷,當(dāng)以布巾衣物等蘸熱湯熨臍中及氣海,續(xù)以湯淋布上,令徹臍腹,暖即漸惺;如倉卒無湯處,掬道上熱土于臍,以多為佳,冷即易。古法,道涂無湯,即掬熱土于臍上,仍撥開作窩子,令人更溺于其中以代湯,續(xù)與解暑毒藥,如白虎、竹葉石膏湯。凡覺中暑,急嚼生姜一大塊,冷水送下;如已迷亂悶,嚼大蒜一大瓣,冷水送下;如不能嚼,即用水研灌之立醒;路中倉卒無水,渴甚,急嚼生蔥二寸許,津同咽,可抵飲水二升。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