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胡臭與漏腋,雖不害人性命,而害人身,奉親事居,乃至交游,皆非所宜。修身之士,務(wù)為清潔者,或得此患,不可不思有以去之。夫胡臭者,多因勞逸汗?jié)n,以手摸而嗅之,致清氣道中,受此宿穢,故傳而為病。方論有天生臭之說,恐未必皆然,多見為人相染者。蓋其氣吸上元宮,遂散百脈,多相沾染,忌之為得。漏腋者,亦由腋下挾汗,致污衣數(shù)重皆透,然未必臭。以二證致之,其病自別,古方共作一病,未為至論。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龔?fù)①t(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胡臭與漏腋,雖不害人性命,而害人身,奉親事居,乃至交游,皆非所宜。修身之士,務(wù)為清潔者,或得此患,不可不思有以去之。夫胡臭者,多因勞逸汗?jié)n,以手摸而嗅之,致清氣道中,受此宿穢,故傳而為病。方論有天生臭之說,恐未必皆然,多見為人相染者。蓋其氣吸上元宮,遂散百脈,多相沾染,忌之為得。漏腋者,亦由腋下挾汗,致污衣數(shù)重皆透,然未必臭。以二證致之,其病自別,古方共作一病,未為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