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瀉熱,止嘔
甘益胃,寒降火。
治嘔噦反胃(胃熱火升,則嘔逆,食不下。《金匱》方∶蘆根煎服),消渴客熱,傷寒內熱,止小便數(shù)(肺為水之上源,脾氣散精,上歸于肺,始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腎為水臟,而主二便,三經有熱。則小便數(shù),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蘆中空,故入心肺,清上焦熱,熱解則肺之氣化行,而小便復其常道矣)。能解魚、蟹、河豚毒。
取迸水肥濃者,去須、節(jié)用。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詳.二十卷.自醫(yī)工論至疵靨論,述小兒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論, 論后附方.
《小兒藥證直訣》(公元 1114年)宋.錢乙(仲陽)著。三卷,上卷論證、中卷述醫(yī)案、下卷記載藥方,在兒科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見 。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瀉熱,止嘔
甘益胃,寒降火。
治嘔噦反胃(胃熱火升,則嘔逆,食不下。《金匱》方∶蘆根煎服),消渴客熱,傷寒內熱,止小便數(shù)(肺為水之上源,脾氣散精,上歸于肺,始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腎為水臟,而主二便,三經有熱。則小便數(shù),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蘆中空,故入心肺,清上焦熱,熱解則肺之氣化行,而小便復其常道矣)。能解魚、蟹、河豚毒。
取迸水肥濃者,去須、節(ji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