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宣,順氣
辛溫香竄,上入脾、肺,下通腎經(jīng)。能疏胸腹邪逆之氣。
一切病之屬氣者皆可治。氣順則風(fēng)散,故用以治中氣、中風(fēng)(厥逆、痰壅、口噤、脈伏,身溫為中風(fēng),身冷為中氣。又有痰為中風(fēng),無痰為中氣。《局方》治此,亦用烏藥順氣散。許學(xué)士云∶暴怒傷陰,暴喜傷陽,憂愁不已,氣多厥逆。往往得中氣之證,不可作中風(fēng)治),及膀胱冷氣,小便頻數(shù),反胃吐食,宿食不消,瀉痢霍亂,女人血凝氣滯。小兒蛔蛔,外如瘡癤疥癘,皆成于血逆,理氣亦可治之。療貓、犬百病。氣虛、氣熱者忌用(時珍曰∶四磨湯治七情郁結(jié)上氣喘急者,降中兼收,瀉中兼補也。方用人參、烏藥、沉香、檳榔,各濃磨汁七分合煎??s泉丸,用同益智、等分為丸,治虛寒便數(shù)者,取其通陽明、少陰也)。
根有車轂紋、形如連珠者良。酒浸一宿用(亦有 研用者)。
《脾胃論》(公元 1249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三卷。依據(jù)臨床實踐,結(jié)合醫(yī)學(xué)理論,認(rèn)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提出“內(nèi)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
(公元 682 年)唐.孫思邈著。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補編,主要內(nèi)容有藥物、傷寒、婦人、小兒 、雜病、色脈、針灸等,傷寒部分增加了張仲景《傷寒論》別本,更為珍貴。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宣,順氣
辛溫香竄,上入脾、肺,下通腎經(jīng)。能疏胸腹邪逆之氣。
一切病之屬氣者皆可治。氣順則風(fēng)散,故用以治中氣、中風(fēng)(厥逆、痰壅、口噤、脈伏,身溫為中風(fēng),身冷為中氣。又有痰為中風(fēng),無痰為中氣。《局方》治此,亦用烏藥順氣散。許學(xué)士云∶暴怒傷陰,暴喜傷陽,憂愁不已,氣多厥逆。往往得中氣之證,不可作中風(fēng)治),及膀胱冷氣,小便頻數(shù),反胃吐食,宿食不消,瀉痢霍亂,女人血凝氣滯。小兒蛔蛔,外如瘡癤疥癘,皆成于血逆,理氣亦可治之。療貓、犬百病。氣虛、氣熱者忌用(時珍曰∶四磨湯治七情郁結(jié)上氣喘急者,降中兼收,瀉中兼補也。方用人參、烏藥、沉香、檳榔,各濃磨汁七分合煎??s泉丸,用同益智、等分為丸,治虛寒便數(shù)者,取其通陽明、少陰也)。
根有車轂紋、形如連珠者良。酒浸一宿用(亦有 研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