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凡是里證法當(dāng)下之,根據(jù)法下之,其病又不解?;虼笙潞螅蛟偃潞?,熱勢尚甚而不退,本氣虛損而不能實,擬更下之,恐下脫而立死,不下之則熱極而死,寒涼諸藥不能退其熱勢之甚者;或濕熱內(nèi)余,下利不止,熱不退者;或因大下后,濕熱利不止而熱不退,脈弱氣虛不可更下者;或諸濕熱內(nèi)余,小便赤澀,大便溏泄,頻并少腹而急痛者,必欲作痢也,通宜黃連解毒湯(二十一)以解之。
傷寒下之太過,胃中無熱,飲水無力,白術(shù)散(四十二)。又有大下之后,其熱不退,再三下之熱愈甚,若下之不止,其人脈微氣虛,氣弱不加,以法無可生之理。至此下之亦死、不下亦死,但用涼膈(二十一)合解毒湯(二十三)調(diào)之,陽熱退除,陰脈漸生,為之妙法。下之前后無問日數(shù),余熱不解,小柴胡湯(九)。汗下后胃虛,大橘皮湯(三十九)。汗下后胸膈滿悶,赤茯苓湯(四十)。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凡是里證法當(dāng)下之,根據(jù)法下之,其病又不解?;虼笙潞螅蛟偃潞?,熱勢尚甚而不退,本氣虛損而不能實,擬更下之,恐下脫而立死,不下之則熱極而死,寒涼諸藥不能退其熱勢之甚者;或濕熱內(nèi)余,下利不止,熱不退者;或因大下后,濕熱利不止而熱不退,脈弱氣虛不可更下者;或諸濕熱內(nèi)余,小便赤澀,大便溏泄,頻并少腹而急痛者,必欲作痢也,通宜黃連解毒湯(二十一)以解之。
傷寒下之太過,胃中無熱,飲水無力,白術(shù)散(四十二)。又有大下之后,其熱不退,再三下之熱愈甚,若下之不止,其人脈微氣虛,氣弱不加,以法無可生之理。至此下之亦死、不下亦死,但用涼膈(二十一)合解毒湯(二十三)調(diào)之,陽熱退除,陰脈漸生,為之妙法。下之前后無問日數(shù),余熱不解,小柴胡湯(九)。汗下后胃虛,大橘皮湯(三十九)。汗下后胸膈滿悶,赤茯苓湯(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