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寒論注》 麻黃湯證下

    作者: 柯琴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fā),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fā)汗、更吐、更下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合半湯。

    太陽病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七八日不解,惡寒發(fā)熱如瘧,是將轉系少陽矣。太陽以陽為主,熱多寒少,是主勝而客負,此為將解之癥。若其人不嘔,是胃無寒邪,圊便是胃無熱邪,脈微緩是脈有胃氣,一日二三度發(fā),是邪無可容之地。斯正勝而邪卻,可勿藥也。若其人熱多寒少,脈甚微而無和緩之意,是弱多胃少曰脾病,此至陰虛矣。但惡寒而不惡熱,是二陽虛矣。陰陽俱虛,當調其陰陽,陰陽和而病自愈,不可更用汗、吐、下法也。若其人熱多寒少,而面色緣緣正赤者,是陽氣怫郁在表而不得越。當汗不汗,其身必癢,汗出不徹,未欲解也??尚“l(fā)汗,故將桂枝麻黃湯各取三分之一,合為半服而與之。所以然者,以八九日來,正氣已虛,邪猶未解,不可更汗,又不可不汗,故立此和解法耳。舊本俱作各半,今從宋本校正。

    麻黃桂枝合半湯∶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并為六合,頓服。

    后人算其分兩,合作一方,大失仲景制方之意。

    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fā)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此條與上條中節(jié)同義。

    本論無越婢癥,亦無越婢湯方。《金匱要略》有越婢湯方,世本取合者即是也。仲景言不可發(fā)汗,則不用麻黃可知;言無陽,則不用石膏可知。若非方有不同,必抄錄者誤耳。寧缺其方,勿留之以滋惑也。

    上論麻黃桂枝合半湯脈癥。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