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去皮)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茵陳為主藥。納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溫三服。小盒飯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病從小便去也。先煮茵陳,則大黃從小便出,此秘法也。
陽明病,發(fā)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fā)黃也。但頭汗出者,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引水漿飲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fā)黃,茵陳蒿湯主之。《本草》∶茵陳主熱結(jié)黃膽。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陽明瘀熱。茵陳湯主之。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去皮)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茵陳為主藥。納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溫三服。小盒飯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病從小便去也。先煮茵陳,則大黃從小便出,此秘法也。
陽明病,發(fā)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fā)黃也。但頭汗出者,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引水漿飲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fā)黃,茵陳蒿湯主之。《本草》∶茵陳主熱結(jié)黃膽。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陽明瘀熱。茵陳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