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內(nèi)經(jīng)黃帝問曰。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岐伯對曰。人之傷于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黃帝又問曰。
人傷于寒而傳為熱。何也。岐伯曰。夫寒甚。則生熱也。此可見人病傷寒。皆系熱證?;蛞善渌鶄菬?。要其寒氣既傳于內(nèi)。無有不郁而生熱者。故人之熱病雖多。惟傷寒之熱。其熱為最。方寒之初感也。捫其人之頭額肢體。其肌膚烙手而熱如火。及寒之深入也。候其人之口鼻呼吸。其出氣熏人而熱如蒸。甚則面紅目赤。鼻干唇焦。齒燥舌裂。喜露手足。
裸身體??视嬎D鐫岫?。便焦而黑。凡人身表里上下。無處非熱。又何有于寒哉。內(nèi)經(jīng)中論傷寒。反以熱病名篇。
即此意也。難經(jīng)云。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凡風濕溫熱。皆得謂之傷寒。則知其名雖為寒。其實非真寒也。漢張仲景著傷寒論。凡溫暑風濕瘧痢。時行疫毒之氣。多雜其中。其意何也。彼蓋以以上等證。
皆系熱病。人患熱病。多傳經(jīng)。故凡傳經(jīng)之熱病。經(jīng)云皆傷寒之類也。其論中所不解者。三陰經(jīng)真寒證。不由陽經(jīng)傳入。
并非內(nèi)經(jīng)所云熱病。亦列于傳經(jīng)熱病之中。使后之學人。寒熱不明。陰陽錯誤。其為害可勝道哉。金時劉河間集傷寒標本一書。只分汗下和解法。置溫中之例不論。其于麻桂等湯中。類加知母石膏黃芩等藥。更于柴胡白虎承氣等湯外。復(fù)制天水散。涼膈散。甘露飲。解毒湯等。輒投以三黃三石等??嗪市翛鼋庵帯V林倬八酶山獮醺焦鹦膮擒镙堑葴珓?。并未言及。此豈患病之人。再無陰寒之證者邪。但既曰傷寒。皆是熱病。當如內(nèi)經(jīng)中所云也。自丹溪朱氏出。始云仲景論傷寒矣。而未及乎中寒。曰傷曰中。不聞有議。愚今祖丹溪之意。凡仲景中寒之條?;煊趥姓?。悉為標出。
另作一書。名曰中寒論。其余溫暑諸病。雖各因證分別。要其病名。皆曰傷寒。何也。以其病皆熱病。皆傳經(jīng)者也。爰集古今諸名家之說。附以管見。為著傷寒非寒論。其中間有缺略。當俟后之君子。起而補輯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內(nèi)經(jīng)黃帝問曰。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岐伯對曰。人之傷于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黃帝又問曰。
人傷于寒而傳為熱。何也。岐伯曰。夫寒甚。則生熱也。此可見人病傷寒。皆系熱證?;蛞善渌鶄菬?。要其寒氣既傳于內(nèi)。無有不郁而生熱者。故人之熱病雖多。惟傷寒之熱。其熱為最。方寒之初感也。捫其人之頭額肢體。其肌膚烙手而熱如火。及寒之深入也。候其人之口鼻呼吸。其出氣熏人而熱如蒸。甚則面紅目赤。鼻干唇焦。齒燥舌裂。喜露手足。
裸身體??视嬎D鐫岫?。便焦而黑。凡人身表里上下。無處非熱。又何有于寒哉。內(nèi)經(jīng)中論傷寒。反以熱病名篇。
即此意也。難經(jīng)云。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凡風濕溫熱。皆得謂之傷寒。則知其名雖為寒。其實非真寒也。漢張仲景著傷寒論。凡溫暑風濕瘧痢。時行疫毒之氣。多雜其中。其意何也。彼蓋以以上等證。
皆系熱病。人患熱病。多傳經(jīng)。故凡傳經(jīng)之熱病。經(jīng)云皆傷寒之類也。其論中所不解者。三陰經(jīng)真寒證。不由陽經(jīng)傳入。
并非內(nèi)經(jīng)所云熱病。亦列于傳經(jīng)熱病之中。使后之學人。寒熱不明。陰陽錯誤。其為害可勝道哉。金時劉河間集傷寒標本一書。只分汗下和解法。置溫中之例不論。其于麻桂等湯中。類加知母石膏黃芩等藥。更于柴胡白虎承氣等湯外。復(fù)制天水散。涼膈散。甘露飲。解毒湯等。輒投以三黃三石等??嗪市翛鼋庵帯V林倬八酶山獮醺焦鹦膮擒镙堑葴珓?。并未言及。此豈患病之人。再無陰寒之證者邪。但既曰傷寒。皆是熱病。當如內(nèi)經(jīng)中所云也。自丹溪朱氏出。始云仲景論傷寒矣。而未及乎中寒。曰傷曰中。不聞有議。愚今祖丹溪之意。凡仲景中寒之條?;煊趥姓?。悉為標出。
另作一書。名曰中寒論。其余溫暑諸病。雖各因證分別。要其病名。皆曰傷寒。何也。以其病皆熱病。皆傳經(jīng)者也。爰集古今諸名家之說。附以管見。為著傷寒非寒論。其中間有缺略。當俟后之君子。起而補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