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此方自原論中第十卷采附于此)于梔子豉湯內(nèi)加入。甘草(二兩)余根據(jù)前法。得吐。止后服。
內(nèi)臺方議云。心煩懊等證。屬梔子豉湯。已主之矣。若其人少氣者。為元氣虛乏。熱搏不能固也。加甘草之甘。
以緩其中而補其氣。愚以少氣者。乃熱傷氣而氣促急。非真氣虛乏也。加甘草者。以甘緩之之義。服湯后。宜徐徐吐之。
妙。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此方自原論中第十卷采附于此)于梔子豉湯內(nèi)加入。甘草(二兩)余根據(jù)前法。得吐。止后服。
內(nèi)臺方議云。心煩懊等證。屬梔子豉湯。已主之矣。若其人少氣者。為元氣虛乏。熱搏不能固也。加甘草之甘。
以緩其中而補其氣。愚以少氣者。乃熱傷氣而氣促急。非真氣虛乏也。加甘草者。以甘緩之之義。服湯后。宜徐徐吐之。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