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一名綠礬
澀,燥濕,化痰
酸涌澀收。燥濕化痰、解毒殺蟲之功與石礬同,而力差緩。主治略同白礬,利小便,消食積(同健脾消食藥為丸),散喉痹(醋調(diào)咽汁。時珍曰∶脹滿、黃腫、瘧痢、疳疾方往往用之。其源則自仲景用礬石硝石治女勞黃膽方中變化而來)。深青瑩凈者良。 赤用( 赤名絳礬,能入血分,伐肝木,燥脾濕。張三豐治腫滿,有伐木丸。蒼術(shù)二斤,米泔浸,黃酒,面曲四兩炒,絳礬一斤,醋拌曬干,入瓶。火 為末,醋糊丸,酒下。或去皂礬乃銅之精液,用醋制以平肝,勝于針鐵。不必忌鹽,后亦不發(fā)。多服令人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