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傷寒雜病。內(nèi)外所傷日數(shù)遠近腹?jié)M咽干。煩渴譫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澀。大便結(jié)滯。熱甚喘咳悶亂驚狂等證。脈數(shù)沉實者。并皆治之。
大黃(錦文者)芒硝濃樸(去皮)枳實(各半兩)甘草(一兩準繩方中甘草止五錢。四味皆一兩)上銼。如麻豆大。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內(nèi)硝煎一二沸。去滓。溫服。
王宇泰云。此湯治傷寒大承氣湯證。腹?jié)M實痛。調(diào)胃承氣證。譫語下利。小承氣湯證。內(nèi)熱不便三者合而為一。
此下劑也。
琥按云。岐子保命集云。凡治傷寒。發(fā)表有淺深。攻里有微甚。承氣攻里。立法有三。大承氣者。濃樸苦溫去痞。
枳實苦寒泄?jié)M。芒硝咸寒而能軟堅。大黃苦寒。能泄實。痞滿燥實四證全。則可用。故曰大承氣湯。小承氣者。大黃苦寒泄實。濃樸苦溫去痞。痞實兩全。可用也。故曰小承氣湯。按此段。少枳實泄?jié)M句。調(diào)胃承氣者。大黃苦寒泄實。芒硝咸寒而能軟堅。潤燥。甘草甘平和其中。燥實堅三證全者??捎?。故曰調(diào)胃承氣湯。攻里之不同若此。又按王海藏。
此事難知云。假令調(diào)胃承氣證。用大承氣下之。則愈后元氣不復(fù)。以其氣藥犯之也。大承氣證。用調(diào)胃承氣下之。則愈后神癡不清。以其氣藥無之也。小承氣證。若用芒硝下之。則或下利不止。變而成虛矣。三湯之不可亂投又若此。今宣明方合而為一。猶曰此俱系瀉陽明胃府實熱之藥。只須學人臨證增損用之。不致大誤。至陶氏殺車槌方。復(fù)加柴胡黃芩芍藥。改名六一順氣湯。而云用此以代三承氣。及大柴胡。大陷胸等湯之神藥。以致后醫(yī)罔顧病患上中下三焦氣血虛實。
一概合用。其流禍至今更甚。不亦悲夫。
(公元 1830 年)清.王清任(勛臣)著。二卷。作者從訪驗尸體后所見,提出對于臟腑解剖的己見。并載自定義方劑、及附方論。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傷寒雜病。內(nèi)外所傷日數(shù)遠近腹?jié)M咽干。煩渴譫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澀。大便結(jié)滯。熱甚喘咳悶亂驚狂等證。脈數(shù)沉實者。并皆治之。
大黃(錦文者)芒硝濃樸(去皮)枳實(各半兩)甘草(一兩準繩方中甘草止五錢。四味皆一兩)上銼。如麻豆大。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內(nèi)硝煎一二沸。去滓。溫服。
王宇泰云。此湯治傷寒大承氣湯證。腹?jié)M實痛。調(diào)胃承氣證。譫語下利。小承氣湯證。內(nèi)熱不便三者合而為一。
此下劑也。
琥按云。岐子保命集云。凡治傷寒。發(fā)表有淺深。攻里有微甚。承氣攻里。立法有三。大承氣者。濃樸苦溫去痞。
枳實苦寒泄?jié)M。芒硝咸寒而能軟堅。大黃苦寒。能泄實。痞滿燥實四證全。則可用。故曰大承氣湯。小承氣者。大黃苦寒泄實。濃樸苦溫去痞。痞實兩全。可用也。故曰小承氣湯。按此段。少枳實泄?jié)M句。調(diào)胃承氣者。大黃苦寒泄實。芒硝咸寒而能軟堅。潤燥。甘草甘平和其中。燥實堅三證全者??捎?。故曰調(diào)胃承氣湯。攻里之不同若此。又按王海藏。
此事難知云。假令調(diào)胃承氣證。用大承氣下之。則愈后元氣不復(fù)。以其氣藥犯之也。大承氣證。用調(diào)胃承氣下之。則愈后神癡不清。以其氣藥無之也。小承氣證。若用芒硝下之。則或下利不止。變而成虛矣。三湯之不可亂投又若此。今宣明方合而為一。猶曰此俱系瀉陽明胃府實熱之藥。只須學人臨證增損用之。不致大誤。至陶氏殺車槌方。復(fù)加柴胡黃芩芍藥。改名六一順氣湯。而云用此以代三承氣。及大柴胡。大陷胸等湯之神藥。以致后醫(yī)罔顧病患上中下三焦氣血虛實。
一概合用。其流禍至今更甚。不亦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