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四圣心源》 五味根原

    木曰曲直,曲直做酸?;鹪谎咨?,炎上作苦。金曰從革,從革作辛。水曰潤下,潤下作咸。土爰稼穡,稼穡作甘。

    火性炎上,上炎則作苦。水性潤下,下潤則作咸。木性升發(fā),直則升而曲則不升,郁而不升,是以作酸。金性降斂,從則降而革則不降,滯而不降,是以作辛。使坎離交媾,龍虎回環(huán),則火下炎而不苦,水上潤而不咸,木直升而不酸,金從降而不辛。

    金木者,水火所由以升降也。木直則腎水隨木而左升,金從則心火隨金而右降。木曲而不直,故腎水下潤;金革而不從,故心火上炎。而交濟水火,升降金木之權(quán),總在于土。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氣,左旋則化木火,右轉(zhuǎn)則化金水,實四象之父母也。不苦、不咸、不酸、不辛,是以味甘。己土不升,則水木下陷,而作酸咸;戊土不降,則火金上逆,而作苦辛。緣土主五味,四象之酸苦辛咸,皆土氣之中郁也。

    四象之內(nèi),各含土氣,土郁則傳于四藏,而作諸味。調(diào)和五藏之原,職在中宮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張志聰
  • 作者:
  • 作者:
    李東垣
  •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編 。

    作者:
  • 作者:
    凌曉五
  • 作者:
    不詳
  • 作者: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作者:
    龔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