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女科寶鑒》是以中醫(yī)方法論述女性生殖器相關(guān)疾病的探索性新書,書中詳細(xì)介紹了七十多種常見女性生殖器相關(guān)病證,其中包括女科雜病、性病、月經(jīng)病和中醫(yī)藥避孕、中醫(yī)藥抗早孕等。各病證以病機要點為中樞,展開對理、證、法、方、藥的論述,同時,引進(jìn)中醫(yī)女科最新研究成果,使之更具臨床指導(dǎo)性和收藏價值。
縱覽全書,具有形式新穎、內(nèi)容豐富、扼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點。全書共約25萬字。
讀者對象:中西醫(yī)臨床工作者、醫(yī)學(xué)院校師生及廣大男女中、青年。
著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
神發(fā)于心而交于腎,則神清而不搖。神不交精,是生驚悸,其原由于膽胃之不降。
乙木上行,而生君火,甲木下行,而化相火。升則為君而降則為相,雖異體而殊名,實一本而同原也。相火之降,賴乎胃土,胃氣右轉(zhuǎn),陽隨土蟄,相火下根,是以膽壯而神謐。相火即君火之佐,相火下秘,則君火根深而不飛動,是以心定而神安。
胃土不降,相火失根,虛浮驚怯,神宇不寧。緣君相同氣,臣敗而君危,故魂搖而神蕩也。陽神秘藏,則甘寢而善記,陽泄而不藏,故善忘而不寐也。
胃土之不降,由于脾土之濕。足陽明化氣于燥金,性清降而收斂,金收而水藏之,故陽蟄于坎府。濕則胃土上郁,收令不行,故火泄而陽飛也。
火炎于上,腎水沉寒,陰凝氣結(jié),久而彌堅,歷年增長,狀如懷子,是謂奔豚。奔豚者,腎肝之陰氣聚而不散者也。水寒木枯,郁而生風(fēng),搖撼不已,則心下悸動。悸見臍下,則根本振搖,奔豚發(fā)矣。奔豚上騰,侮土陵心,發(fā)作欲死,最為劇證。數(shù)年之后,漸而火敗土崩,則人死矣。
大凡脾腎寒濕,無不有驚悸之證,驚悸不愈,必生奔豚積塊。此皆中氣虧損,陰盛陽虛之病也。庸工不解,以為心血不足,乃以歸脾、補心之方,清涼滋潤,助陰伐陽,百不一生,最可傷也。
少陽相火,其性甚烈,而驚悸之家,則陽敗而火熄,非少陽之旺也。其相火極旺,如小建中、炙甘草兩證,乃少陽傷寒將傳陽明,故以芍藥、生地,瀉膽胃之燥熱,內(nèi)傷中此證頗少也。
金鼎湯
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龍骨二錢牡蠣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驚悸之證,土濕胃逆,相火不藏,應(yīng)用茯苓去濕,半夏降胃,桂枝達(dá)肝,芍藥斂膽,龍骨、牡蠣,藏精聚神,以蟄陽根。陽降根深,則魂謐神安,驚悸不作矣。
其上熱者,倍芍藥以清膽火。下寒者,加附子以溫腎水。
若病重年深,奔豚凝結(jié),少腹氣塊,堅硬澌寒,此陰邪已盛,緩用附子。當(dāng)
燥土去濕,調(diào)其脾胃,后以溫燥之藥,熬膏貼之。詳具奔豚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