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害〕其性溫燥,能昏目發(fā)瘡,若胃腎多火,陽道數(shù)舉,得熱則吐者,均戒。大茴香,性熱功用略同。
〔利〕辛溫香,入胃、肝、腎、膀胱四經(jīng),主腹痛疝氣,平霍亂血逆,得酒良。
〔修治〕八九月采實陰干,小如粟米者,謂之小茴香,力薄,酒炒黃用。自番舶來者,實大如柏,裂成八瓣,一核大如豆,黃褐色,有仁,味更甜,俗呼舶茴香,又曰八角茴香,又名大茴香,入下焦藥,鹽水炒用。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害〕其性溫燥,能昏目發(fā)瘡,若胃腎多火,陽道數(shù)舉,得熱則吐者,均戒。大茴香,性熱功用略同。
〔利〕辛溫香,入胃、肝、腎、膀胱四經(jīng),主腹痛疝氣,平霍亂血逆,得酒良。
〔修治〕八九月采實陰干,小如粟米者,謂之小茴香,力薄,酒炒黃用。自番舶來者,實大如柏,裂成八瓣,一核大如豆,黃褐色,有仁,味更甜,俗呼舶茴香,又曰八角茴香,又名大茴香,入下焦藥,鹽水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