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害〕氣味辛溫,能耗真氣。凡中氣虛,氣不歸元,忌與耗氣藥同用。胃虛有火嘔吐,不宜與溫?zé)嵯阍锼幫?。陰虛咳嗽生痰,不宜與半夏、南星等同用。
化州陳皮,消伐太峻,不宜濫用。
〔利〕苦辛溫,入肺、脾、胃三經(jīng)。止嗽定嘔清痰,理氣和中妙品。留白補(bǔ)胃偏宜,去白疏通專掌?;蓐惼?,苦能泄氣,又能燥濕,辛能散氣,溫能和氣,同補(bǔ)氣藥則補(bǔ),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
橘絡(luò)辛溫,宣氣通絡(luò),治絡(luò)用為引經(jīng),酒炒用。橘紅以皮行皮,兼能治表寒。橘皮性溫,柑柚皮性冷。
〔修治〕廣東新會皮為勝,陳久者良,故名陳皮。福建產(chǎn)者名建皮,力薄。浙江衢州出者名衢皮,更次矣。去白名橘紅,痰嗽童便浸曬,痰積姜汁拌,入下焦鹽水炒濟(jì),和蜜炙。去紅曰橘白,疏通滯氣,鹽水炒用。化州陳皮,消痰甚靈,真者絕少,無非柚皮而已。橘皮下氣行痰,橘肉生痰聚氣,一物也,而相反如此。橘皮紋細(xì),色紅而薄,內(nèi)多筋絡(luò),其味苦辛。
柑皮紋粗色黃而濃,內(nèi)多白膜,其味辛甘。柚皮最濃而虛,紋更粗色黃,內(nèi)多膜無筋,其味甘多辛少。但以此別之,則不差矣。柑皮猶可用,柚皮則懸絕矣。
(公元 682 年)唐.孫思邈著。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補(bǔ)編,主要內(nèi)容有藥物、傷寒、婦人、小兒 、雜病、色脈、針灸等,傷寒部分增加了張仲景《傷寒論》別本,更為珍貴。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害〕氣味辛溫,能耗真氣。凡中氣虛,氣不歸元,忌與耗氣藥同用。胃虛有火嘔吐,不宜與溫?zé)嵯阍锼幫?。陰虛咳嗽生痰,不宜與半夏、南星等同用。
化州陳皮,消伐太峻,不宜濫用。
〔利〕苦辛溫,入肺、脾、胃三經(jīng)。止嗽定嘔清痰,理氣和中妙品。留白補(bǔ)胃偏宜,去白疏通專掌?;蓐惼?,苦能泄氣,又能燥濕,辛能散氣,溫能和氣,同補(bǔ)氣藥則補(bǔ),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
橘絡(luò)辛溫,宣氣通絡(luò),治絡(luò)用為引經(jīng),酒炒用。橘紅以皮行皮,兼能治表寒。橘皮性溫,柑柚皮性冷。
〔修治〕廣東新會皮為勝,陳久者良,故名陳皮。福建產(chǎn)者名建皮,力薄。浙江衢州出者名衢皮,更次矣。去白名橘紅,痰嗽童便浸曬,痰積姜汁拌,入下焦鹽水炒濟(jì),和蜜炙。去紅曰橘白,疏通滯氣,鹽水炒用。化州陳皮,消痰甚靈,真者絕少,無非柚皮而已。橘皮下氣行痰,橘肉生痰聚氣,一物也,而相反如此。橘皮紋細(xì),色紅而薄,內(nèi)多筋絡(luò),其味苦辛。
柑皮紋粗色黃而濃,內(nèi)多白膜,其味辛甘。柚皮最濃而虛,紋更粗色黃,內(nèi)多膜無筋,其味甘多辛少。但以此別之,則不差矣。柑皮猶可用,柚皮則懸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