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guān)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nèi)容包括內(nèi)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 262 方。
查古籍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guān)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nèi)容包括內(nèi)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 262 方。
歙溪南吳人峰先生內(nèi)人,兩脅脹急抵于胃脘作痛,痛一陣則汗出一番,兩顴紅,唇口亦紅,飲食湯水飲之立吐,不受者三日夜矣。予為診之,兩寸脈洪大,兩尺沉微。予以井水半碗,白滾湯半碗和之,名曰陰陽湯,用此調(diào)玄明粉一錢五分服之,不惟不吐,痛減半矣。少頃大便行二次,因食豆腐及粥太早而痛復(fù)萌,唇臉皆紅,此必有蟲故如是也。與白芍藥、桂枝、粉草、烏梅、花椒、五靈脂、杏仁水煎,痛乃定其大半,再與蒼術(shù)、濃樸、山楂、枳實、茯苓、玄胡索、香附一帖,全止。但心背皮膚外疼,不能著席而睡,以川芎、當歸、白術(shù)、濃樸、大腹皮、粉草、茯苓、香附、陳皮、半夏調(diào)養(yǎng)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