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kuò)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在一些動物實驗,特別是手術(shù)等實驗,為減少動物的掙扎和保持其安靜,并便于操作,常對動物采用必要的麻醉。由于動物種屬間的差異等情況,所采用的麻醉方法和選用的麻醉劑亦有不同。
(一)常用的麻醉劑
動物實驗中常用的麻醉劑分為三類,即揮發(fā)性麻醉劑、非揮發(fā)性麻醉劑和中藥麻醉劑。
1.揮發(fā)性麻醉劑 這類麻藥包括乙醚、氯仿等。乙醚吸入麻醉適用于各種動物,其麻醉量和致死量差距大,所發(fā)安全度亦大,動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而且麻后蘇醒較快。其缺點是對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液體分泌增多,再通過神經(jīng)反射可影響呼吸、血壓和心跳活動,并且容易引起窒息,故在乙醚吸入麻醚時必需有人照看,以防麻醉過深而出現(xiàn)上情況。
2.非揮發(fā)性麻醉劑 這類麻醉劑種類較多,包括苯巴比妥鈉、戊巴比妥鈉、硫噴妥鈉等巴比妥類的衍生物,氨基甲酸乙脂和水合氯醛。這些麻醉劑使用方便,一次給藥可維持較長的麻醉時間,麻醉過程較平衡,動物無明顯掙扎現(xiàn)象。但缺點是蘇醒較慢。
3.中藥麻醉劑 動物實驗時有時也用到象洋金花和氫溴酸東莨菪堿等中藥麻醉劑,但由于其作用不夠穩(wěn)定,而且常需加佐劑麻醉效果才能理想,故在使用過程中不能得到普及,因而,多數(shù)實驗室不選用這類麻醉劑進(jìn)行麻醉。
(二)動物的麻醉方法
1.全身麻醉
(1)吸入法 用一塊圓玻璃板和一個鐘罩或一個密閉的玻璃箱作為揮發(fā)性麻醉劑的容器,多選用乙醚作麻藥。麻醉時用幾個棉球,將乙醚倒可其中,迅速轉(zhuǎn)入鐘罩或箱內(nèi),讓其揮發(fā),然后把待麻醉動物投入,約隔4-6分鐘即可麻醉,麻醉后應(yīng)立即取出,并準(zhǔn)備一個蘸有乙醚的棉球小燒杯,在動物麻醚變淺時給套在鼻上使其補吸麻藥。本法最適于大、小鼠的短期操作性實驗的麻醉,當(dāng)然也可用于較大的動物只是要求有麻醉口罩或較大的玻璃箱罷了。由于乙醚燃點很低,遇火極易燃燒,所以在使用時,一定要遠(yuǎn)離炎源。
(2)腹腔和靜脈給藥麻醉法
非揮發(fā)性和中藥麻醉劑均可用作腹腔和靜脈注射麻醉,操作簡便,是實驗室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腹腔給藥麻醉多用于大小鼠和豚鼠,較大的動物如兔、狗等則多用靜脈給藥進(jìn)行麻醉。由于各麻醉劑的作用長短以及毒性的差別。所以在腹腔和靜脈麻醉時,一定控制藥物的濃度和注射量(見表11-6)。
表11-6 常用麻醉劑的用法及劑量
麻 醉 劑動 物給藥方法劑 量(mg/kg)常用濃度%維 持 時 間戊巴比妥納狗、兔靜脈3032-4小時中途加上1/5量,可維持1小時以上,麻醉力強,易抑制呼吸。腹腔40-503大、小鼠、豚鼠腹腔40-502硫噴妥納狗、兔靜脈15-20215-30分鐘,麻醉力強,宜緩慢注射。大白鼠腹腔401小白鼠腹腔15-201氯 醛 糖兔靜脈80-10023-4小時,誘導(dǎo)期不明顯大白鼠腹腔502烏 拉 坦兔靜脈750-1000302-4小時,毒性小,主要適用小動物的麻醉。大、小白鼠皮下或肌肉800-100020蛙淋巴囊注射0.1ml/100g20-25蟾蜍淋巴囊注射1ml/100g102.局部麻醉
⑴貓的局部麻醉一般應(yīng)用0.5-1.0%鹽酸普魯卡因注射。粘膜表面麻醉宜用2%鹽酸可卡因。
⑵兔在眼球手術(shù)時,可于結(jié)膜囊滴入0.02%鹽酸可卡因溶液,數(shù)秒鐘即可出現(xiàn)麻醉。
⑶狗的局部麻醉用0.5-1%鹽酸普魯卡因注射。眼鼻、咽喉表面麻醉可用2%鹽酸可卡因。
3.麻醉注意事項
⑴靜脈注射必須緩慢,同時觀察肌肉緊張性、角膜反射和對皮膚夾捏的反應(yīng),當(dāng)這些活動明顯減弱或消失時,立即停止注射。配制的藥液濃度要適中,不可過高,以兔麻醉過急;但也不能過低,以減少注入溶液的體積。
⑵麻醉時需注意保溫。麻醉期間,動物的體溫調(diào)節(jié)機能往往受到抑制,出現(xiàn)體溫下降,可影響實驗的準(zhǔn)確性。此時常需采取保溫措施。保溫的方法有,實驗桌內(nèi)裝燈,電褥,臺燈照射等。無論用哪種方法加溫都應(yīng)根據(jù)動物的肛門體溫而定。常用實驗動物正常體溫:貓為38.6℃±1.0℃,兔為38.4℃±1.0℃,大鼠為39.3℃±0.5℃。
⑶作慢性實驗時,在寒冷冬季,麻醉劑在注射前應(yīng)加熱至動物體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