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審視瑤函》 熱積必潰之病

    積者重疊不解之貌.熱為陽.陽平為常.陽淫為邪.邪行則病易見.易見則易治.此則前篇淫熱之病也.若邪深則不行.不行則伏.因伏而又伏.故日漸月聚.勢不得不為積也.積已久.久積必潰.潰則難治.難治者.非不治也.為邪積久.久則必潰.潰猶敗也.其病隱澀不自在.稍覺 .視物微昏.內 開竅如針.目痛按之則沁沁膿出.有兩目俱病者.有一目獨病者.目屬肝.內 屬膀胱.此蓋二經(jīng)積邪之所致也.故曰熱積必潰之?。衷宦┚ρ壅呤且玻袢~瀉經(jīng)湯主之.大便不硬者.減大黃為用.蜜劑解毒丸主之.不然.藥誤病久.終為枯害矣.

    竹葉瀉經(jīng)湯(治眼目癮澀.稍覺 .視物微昏.內 開竅如針.目痛.按之膿浸出.)

    柴胡 梔子仁(炒) 川羌活 升麻 甘草(炙) 川黃連(各五分) 白茯苓 澤瀉 赤芍 草決明 車前子(各四分) 黃芩 大黃(各六分) 青竹葉(十片)

    上銼劑.水二鐘.煎至一鐘.食后溫服.

    上方逆攻者也.先以行足厥陰肝.足太陽膀胱之藥為君.柴胡、羌活是也.二經(jīng)生意.皆總于脾胃.以調足太陰足陽明之藥為臣.升麻、甘草是也.肝經(jīng)多血.以通順血脈.除肝邪之藥.膀胱經(jīng)多濕.以利小便.除膀胱濕之藥為佐.赤芍藥、草決明、澤瀉、茯苓、車前子是也.總破其積熱者.必攻必開.必利必除之藥為使.梔子、黃芩、黃連、大黃、竹葉是也.

    蜜劑解毒丸(治證同上)

    山梔仁(炒末十兩) 杏仁(泡去皮尖取霜二兩) 錦紋大黃(末五兩) 川石蜜(一斤煉熟)

    上末和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百丸.茶湯送下.

    上方以杏仁甘潤治燥為君.為燥為熱之原也.山梔子微苦寒治煩為臣.為煩為熱所致也.石蜜甘平溫.安五臟為佐.為其解毒除邪也.大黃苦寒.性走不守.瀉諸實熱為使.為攻其積.不令其重疊不解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