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手穴手紋診治》 八、小兒厭食癥

    【概述】

    小兒厭食癥在臨床工作中極為常見,和小兒喂養(yǎng)不當,偏食或飲食不潔有關,嚴重影響小兒的生長發(fā)育。

    【手穴治法】

    (一)推拿療法

    選穴:脾經(jīng)、內(nèi)八卦、板門

    操作:①推補脾土:醫(yī)者左手握住患兒左手,以右手拇指沿患兒左拇指橈側(cè)面,以指尖向指根推200次。②逆運內(nèi)八卦:將患兒左手掌固定,以患兒掌心為圓心,以掌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逆時針方向作運法100次。③揉板門:揉約30次。每日1次,6天1個療程。

    資料:據(jù)福建省廈門市中醫(yī)院宋坤杰等報道,用推拿法治療小兒厭食162例,經(jīng)2個療程治愈106例,占65.4%;好轉(zhuǎn)61例,占31.4%;無效5例,占3.08%;總有效率為96.92%。除按上述推拿手法操作外,并配合摩腹、捏脊療法。過食生冷瓜果者加推三關100次;兼有嘔吐者加推天柱穴;兼有腹瀉者加推大腸150次;屬脾胃陰虛者加補腎水200次,揉二人上馬100次;兼見食積發(fā)熱者加清天河水。一般以六天為1療程。

    (二)針刺療法

    選穴:四縫

    操作:用28號毫針(短),常規(guī)消毒后,直刺,刺破皮膚,擠出黃色粘液。然后用干棉球擦拭干凈。觀察療效,不愈,隔幾日再針。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jīng)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