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生理學》 四、骨骼肌收縮的外部表現(xiàn)和力學分析

    骨骼肌在體內(nèi)的功能,就是它們在受刺激時能產(chǎn)生縮短或(和)張力,藉以完成軀體的運動或(和)抵抗外力的作用。當肌肉克服某一外力而縮短,或肌肉因縮短而牽動某一負荷時,肌肉就完成了一定量的機械功,其數(shù)值等于它所克服的阻力(或負荷)和肌肉縮短長度的乘積;如以縮短速度乘以負荷,則得出肌肉的輸出功率。但肌肉在收縮時究竟以產(chǎn)生張力為主或縮短為主,以及收縮時能作多少功,則要看肌肉收縮時所遇到的負荷條件和肌肉本身的功能狀態(tài)。

    肌肉在體內(nèi)或?qū)嶒灄l件下可能遇到的負荷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肌肉收縮前就加在肌肉上的,如把一條肌肉順著它的肌原纖維的走行方向懸掛起來而把上端固定,再在另一端懸掛一定數(shù)量的重物,后者就是前負荷。前負荷使肌肉在收縮前就處于某種程度的被拉長狀態(tài),使它具有一定的長度,這稱為初長度;這樣由于前負荷的不同,同一肌肉就要在不同的初長度條件下進行收縮。另一種負荷稱為后負荷,它是在肌肉開始收縮時才能遇到的負荷或阻力,它不增加肌肉的初長度,但能阻礙收縮時肌肉的縮短。可以理解,對于某一具體的肌肉來說,實驗中所加負荷、特別是前負荷不應當過大,因為后者在肌肉收縮前就可能因過度的牽拉而損傷肌肉本身的結(jié)構(gòu);至于后負荷,它在大到一定程度就足以抵抗肌肉收縮所產(chǎn)生的最大張力,因而肌肉不再表現(xiàn)縮短,出現(xiàn)等長收縮,亦即這時肌肉雖進行了收縮,并未有長度改變;在這種情況下繼續(xù)增加后負荷,顯然不會對肌肉的收縮有什么影響。

    據(jù)上述,能影響肌肉收縮時作功能力或其力學表現(xiàn)的因素至少有三個,即前負荷、后負荷和肌肉本身的功能狀態(tài)(即肌肉收縮能力)。要分析某一因素影響的最簡單辦法,就是使其他因素保持在某一恒定值而改變要觀察因素的值,得到一組數(shù)據(jù)并作成一條座標曲線來進行分析。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鄭壽全,字欽安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
    吳坤安
  • 作者:
    嚴則庵纂輯、裘慶元輯
  •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作者:
  •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jié)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作者:
  • 作者:
    劉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