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苦溫。
主驚癇,瘨疾,鬼注,蠱毒,除寒熱,賁豚,五癃,邪氣,攣縮。一名豚顛,懸蹄,主五痔,伏熱,在腸,腸癰,內(nèi)蝕。
案《說文》云:(上歹歹歹下巾),小豕也,從豸省,象形,從又,持肉以給祭祀,篆文作豚。方言云:豬,其子或謂之豚,或謂之豯.吳揚之間,謂之豬子。
《古今醫(yī)案按》(公元 1778 年)清.俞震(東扶)著。十卷。選擇歷代醫(yī)案加以按語,發(fā)揮醫(yī)案的義理較為深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苦溫。
主驚癇,瘨疾,鬼注,蠱毒,除寒熱,賁豚,五癃,邪氣,攣縮。一名豚顛,懸蹄,主五痔,伏熱,在腸,腸癰,內(nèi)蝕。
案《說文》云:(上歹歹歹下巾),小豕也,從豸省,象形,從又,持肉以給祭祀,篆文作豚。方言云:豬,其子或謂之豚,或謂之豯.吳揚之間,謂之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