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辛寒。主蠱毒,味烈殺蟲??饶?,泄痢腸 ,除濕熱之疾。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皆殺蟲之功。
凡有毒之藥,皆得五行剛暴偏雜之性以成。人身氣血,乃天地中和之氣所結(jié),故服毒藥者,往往受傷。瘡疥等疾,久而生蟲,亦與人身氣血為類,故人服之,而有傷氣血者,必能殺蟲。惟用之得其法,乃有利而無弊,否則必至于兩傷,不可不慎也。又毒之解毒,各有所宜。
如燥毒之藥,能去濕邪;寒毒之藥,能去火邪。辨證施治,神而明之,非僅以毒攻毒四字,可了其義也。
《普濟(jì)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論,2175 類、778 法、61739 方 239 圖。 收載方劑最多?!侗静菥V目》中附方有不少是從此書采錄的。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辛寒。主蠱毒,味烈殺蟲??饶?,泄痢腸 ,除濕熱之疾。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皆殺蟲之功。
凡有毒之藥,皆得五行剛暴偏雜之性以成。人身氣血,乃天地中和之氣所結(jié),故服毒藥者,往往受傷。瘡疥等疾,久而生蟲,亦與人身氣血為類,故人服之,而有傷氣血者,必能殺蟲。惟用之得其法,乃有利而無弊,否則必至于兩傷,不可不慎也。又毒之解毒,各有所宜。
如燥毒之藥,能去濕邪;寒毒之藥,能去火邪。辨證施治,神而明之,非僅以毒攻毒四字,可了其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