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安龍香科科

    拼音注音ān Lónɡ Xiānɡ Kē Kē別名

    里蘇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安龍香科科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ercrium anlungense C.Y.Wu et S.Chow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湖北、廣西、四川、貴州及云南。

    原形態(tài)

    安龍香科科,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或上升,多分枝,細弱彎曲,長60-70cm,被小鉤毛。葉柄長3-9mm,被糙伏毛或小鉤毛;葉片小,卵圓形或倒圓形,長1.2-3.8cm,寬0.8-2.2cm,上面被貼生的糙伏毛,下面被糙硬毛,先端圓形或鈍,基部楔形下延,邊緣具波狀圓齒或圓齒,側(cè)脈2-3對,與中肋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穗狀花序于分枝上部頂生,由偏于一邊、極松散的具2花的輪梓花序所組成;苞片橢圓形至近圓形,長1.5-5mm,寬1.2-3.8mm,具短柄,全級,具緣毛;花梗細,長約2mm,被糙伏毛或小鉤毛;花萼鐘形,長約5mm,寬約3.5mm,外面在下部沿脈上被疏柔毛,余部有淡黃色腺點,內(nèi)面在喉部有一環(huán)睫毛;花冠白色或淡紫色,外面有白色泡狀毛,內(nèi)面有喉部下方有泡狀毛,冠筒長約6mm,唇片長達1cm,與花冠筒成直角伸出,中裂片倒卵狀近圓表,寬約3.8mm,側(cè)裂片前對短,長0.7mm,后對較長,長約1mm,常2-3枚發(fā)育,黃棕色,具網(wǎng)狀紋?;ㄆ?0月。

    性味

    味辛;微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

    理氣健胃。主消化不良;脘腹脹滿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īnɡ Cǎo Gēn出處《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根。秋季采挖,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潤濕肥沃沙地、渠邊、田埂、丘間低地。分布東北、河北、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陜西、山西、內(nèi)蒙古等地。原形態(tài)賴草,又名:厚穗......
  • 《中藥大辭典》:冰草白穗拼音注音Bīnɡ Cǎo Bái Suì出處《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帶菌果穗。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治淋病,帶下。復(fù)方①治淋病:冰草白穗一兩,水煎服。②治赤白帶下:冰草白穗五錢,敗醬草一......
  • 《全國中草藥匯編》:包袱七別名小八角蓮、半碗水、鐵骨散來源小檗科包袱七Dysosma difformis (Hemsl. et Wils.) T. H. Wang,以根狀莖及根入藥。生境分布湖北、湖南、四川。功能主治散風祛痰,解毒。摘錄《全......
  • 拼音注音Bāo Gǔ Huǒ Yàn Bāo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感染病菌后變成黑色的雄花序。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玉蜀黍“條。功能主治《重慶草藥》:“煎水服,治暑熱腹瀉?!罢洝吨兴幋筠o典》......
  • 拼音注音Běi Sī Shí Zhú別名商陸、銀柴胡來源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草原石頭花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ypsophila davurica Turcz.ex Fenzl.采收和儲藏:立秋至秋分之間,將根挖出,去掉根莖,剪去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