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白果仁
本品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白果樹、公孫樹)Ginkgo biloba L.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除去肉質外種皮,洗凈,稍蒸或略煮后,烘干。
本品略呈橢圓形,一端稍尖,另端鈍,長1.5~2.5cm,寬1~2cm,厚約1cm。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平滑,具2~3條棱線。中種皮(殼)骨質,堅硬。內種皮膜質,種仁寬卵球形或橢圓形,一端淡棕色,另一端金黃色,橫斷面外層黃色,膠質樣,內層淡黃色或淡綠色,粉性,中間有空隙。無臭,味甘、微苦。
白果仁:取白果,除去雜質及硬殼,用時搗碎。
炒白果仁:取凈白果仁,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有香氣,用時搗碎。
取本品粉末10g,加甲醇4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15ml使溶解,通過少量棉花濾過,濾液通過聚酰胺小柱(80~100目,3g,內徑10~15mm),用水70ml洗脫,洗脫液用醋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40ml,合并醋酸乙酯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銀杏內酯A、C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以含4%醋酸鈉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丙酮-甲醇(10:5:5:0.6)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醋酐,在140~160℃加熱30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歸肺經。
甘、苦、澀,平;有毒。
生食有毒。
斂肺定喘,止帶濁,縮小便。用于痰多喘咳,帶下白濁,遺尿尿頻。
4.5~9g。
(1)服用過量中毒,可出現(xiàn)發(fā)燒、嘔吐、腹瀉、驚厥、抽搐、肢體強直、皮膚青紫、瞳孔散大、脈弱而亂,甚者昏迷不醒。解救方法:可洗胃,導瀉,服雞蛋清,活性炭,并對癥處理:如皮膚青紫可給氧氣或人工呼吸;出現(xiàn)抽搐可給鎮(zhèn)靜劑,遇有昏迷可吸入氨水,注射興奮劑。
靈眼(《太倉州志》),佛指甲(《浙江通志》),佛指柑(《一握坤輿》)。
《日用本草》
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種子。10~11月采收成熟果實,堆放地上,或浸入水中,使肉質外種皮腐爛(亦可搗去外種皮),洗凈,曬干。
銀杏,又名:鴨腳(《宛陵集》),公孫樹(《汝南圃史》),鴨掌樹。落葉喬木,高可達40米。樹干直立,樹皮灰色。枝有長短兩種,葉在短枝上簇生,在長枝上互生。葉片扇形,長4~8厘米,寬5~10厘米,先端中間2淺裂,基部楔形,葉脈平行,叉形分歧;葉柄長2.5~7厘米?;▎涡裕菩郛愔?;雄花呈下垂的短柔荑花序,4~6個生于短枝上的葉腋內,有多數(shù)雄蕊,花藥2室,生于短柄的頂端;雌花每2~3個聚生于短枝上,每花有一長柄,柄端兩叉,各生1心皮,胚珠附生于上,通常只有1個胚珠發(fā)育成熟。種子核果狀,倒卵形或橢圓形,長2.5~3厘米,淡黃色,被白粉狀蠟質;外種皮肉質,有臭氣;內種皮灰白色,骨質,兩側有棱邊;胚乳豐富,子葉2?;ㄆ?~5月。果期7~10月。
干燥的種子呈倒卵形或橢圓形,略扁,長徑1.5~2.5厘米,短徑1~1.5厘米。外殼(種皮)白色或灰白色,平滑,堅硬,邊緣有2條棱線盤繞,頂端漸尖,基部有圓點狀種柄痕。殼內有長而扁圓形的種仁,剝落時一端有淡棕色的薄膜。種仁淡黃色或黃綠色,內部白色,粉質。中心有空隙。靠近頂端有子葉2枚或更多。氣微,味甘、微苦澀。以外殼白色、種仁飽滿、里面色白者佳。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產。主產廣西、四川、河南、山東、湖北、遼寧等地。
白果中毒,古代即有記載,近年來亦屢有報告。大多發(fā)生在入秋白果成熟季節(jié),因炒食或煮食過量所致。以10歲以下小兒為多,成人偶亦有之。中毒者服食量小兒自7粒至150粒,成人自40粒至300粒不等。中毒出現(xiàn)的時間在食后1~12小時不等。癥狀以中樞神經系統(tǒng)為主,表現(xiàn)為嘔吐,昏迷,嗜睡,恐懼,驚厥,或神志呆鈍,體溫升高,呼吸困難,面色青紫,瞳孔縮小或散大,對光反應遲鈍,及腹痛、腹瀉等,白細胞總數(shù)及嗜中性粒細胞升高。少數(shù)病例并有末梢神經功能障礙表現(xiàn),呈兩下肢完全性弛緩性癱瘓或輕癱,觸痛覺均消失。多數(shù)患者,經救治可獲恢復,但也有少數(shù)因中毒重或搶救過遲而死亡。一般認為引起中毒及中毒的輕重,與年齡大小、體質強弱及服食景的多少有密切關系。年齡愈小中毒可能性愈大,中毒程度也愈重;服食量愈多,體質愈弱,則死亡率也愈高。
種子含少量氰甙、赤霉素和動力精樣物質。內胚乳中還分離出兩種核糖核酸酶。一般組成為:蛋白質6.4、脂肪2.4、碳水化物36%,鈣10毫克、磷218毫克、鐵1毫克%,胡蘿卜素320微克、核黃素50微克% ,以及多種氨基酸。
外種皮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氫化白果酸、氫化白果亞酸、白果酚和白果醇。尚含天門冬素、甲酸、丙酸、丁酸、辛酸、廿九烷醇-10等。
花粉含多種氨基酸、谷氨酰胺、天門冬素、蛋白質、檸檬酸、蔗糖等。雄花含棉子糖可達鮮重的4%。
白果仁:揀凈雜質,除去硬殼。熟白果:取揀凈的白果,蒸熟、炒熟或煨熟,去殼。
入肺、腎經。
①《綱目》:"入肺經。"
②《本草匯言》:"入手太陰、大陽經。"
③《本草再新》:"入心、肺、腎三經。"
甘苦澀,平,有毒。
①《飲膳正要》:"味甘苦,無毒。"
②《滇南本草》:"味甘,平,性寒。"
③《綱目》:"甘苦,平,澀。""熟食小苦微甘,性溫,有小毒。"
有實邪者忌服。
①《日用本草》:"多食壅氣動風。小兒多食昏霍,發(fā)驚引疳。同鰻鱺魚食患軟風。"
②《綱目》:"多食令人臚脹。"
斂肺氣,定喘嗽,止帶濁,縮小便。治哮喘,痰嗽,白帶,白濁,遺精,淋病,小便頻數(shù)。
①《三元延壽書》:"生食解酒。"
②《滇南本草》:"大瘡不出頭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合蜜丸:與核桃搗爛為膏服之,治噎食反胃,白濁、冷淋;搗爛敷太陽穴,止頭風眼疼,又敷無名腫毒。"
③《品匯精要》:"煨熟食之,止小便頻數(shù)。"
④《醫(yī)學入門》:"清肺胃濁氣,化痰定喘,止咳。"
⑤《綱目》:"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生食降痰,消毒殺蟲;(搗)涂鼻面手足,去皶泡,皯黯,皴皺及疥癬疳匿、陰虱。"
⑥《本草再新》:"補氣養(yǎng)心,益腎滋陰,止咳除煩,生肌長肉,排膿拔毒,消瘡疥疽瘤。"
⑦《本草便讀》:"上斂肺金除咳逆,下行濕濁化痰涎。"
⑧《現(xiàn)代實用中藥》:"核仁治喘息,頭暈,耳鳴,慢性淋濁及婦人帶下。果肉搗碎作貼布劑,有發(fā)泡作用;菜油浸一年以上,用于肺結核。"
⑨《山東中藥》:"治遺精,遺尿。"
內服:煎湯,1.5~3錢;搗汁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①治鼩喘:白果二十一枚(去殼砸碎,炒黃色),麻黃三錢,蘇子二錢,甘草一錢,款冬花三錢,杏仁一錢五分(去皮尖),桑皮三錢(蜜炙),黃芩一錢五分(微炒),法制半夏三錢(如無,用甘草湯泡七次,去臍用)。上用水三鐘,煎二鐘,作二服,每服一鐘,不拘時。(《攝生眾妙方》定喘湯)
②治夢遺:銀杏三粒。酒煮食,連食四至五日。(《湖南藥物志》)
③治赤白帶下,下元虛憊:白果、蓮肉、江米各五錢。為末,用烏骨雞一只,去腸盛藥煮爛,空心食之。(《瀕湖集簡方》)
④治小兒腹瀉:白果二個,雞蛋一個。將白果去皮研末,雞蛋打破一孔,裝入白果末,燒熟食。(內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⑤治諸般腸風臟毒:生銀杏四十九個。去殼膜,爛研,入百藥煎末,丸如彈子大。每服三丸,空心細嚼米飲下。(《證治要訣》)
⑥治牙齒蟲露:生銀杏,每食后嚼一個,良。(《永類鈐方》)
⑦治鼻面酒皶:銀杏、酒酻糟。同嚼爛,夜涂旦洗。(《醫(yī)林集要》)
⑧治頭面癬瘡:生白果仁切斷,頻擦取效。(《秘傳經驗方》)
⑨治下部疳瘡:生白果,杵,涂之。(《濟急仙方》)
⑩治乳癰潰爛:銀杏半斤。以四兩研酒服之,以四兩研敷之。(《救急易方》)
治療肺結核:對改善癥狀有一些作用。服藥后部分病人的發(fā)熱、盜汗、咳嗽、氣喘、咳血、食欲不振等,可見不同程度的好轉。用法:在中秋節(jié)前夕,將半青帶黃的銀杏(選取外表絲毫無損的大顆粒)摘下,不用水洗,亦不去柄,隨即浸入生菜油內,浸滿100天后即可使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粒(小兒酌減),飯前服,視病情連服1~3個月
鴨腳子、靈眼、佛指甲、佛指柑
出自1.《日用本草》。
2.《綱目》:銀杏,原生江南,以宣城者為勝,樹高二、三丈,葉薄,縱理儼如鴨掌形,有刻缺,面綠背淡,二月開花成簇,青白色,二更開花,隨即卸落,人罕見之。一枝結子百十,狀如柿子,經霜乃熟,爛去肉取核為果,其核兩頭尖,其仁嫩時綠色,久則黃。
3.《隨息居飲食譜》:中銀杏毒者,昏暈如醉,白果殼或白鲞頭煎湯解之。食或太多,甚至不救,慎生者不可不知也。
4.《四川中藥
藥材基源: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inkgo biloba L.
采收和儲藏:秋末種子成熟后采收,除去肉質外種皮,洗凈,曬干,用時打碎取種仁。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酸性土壤,排水良好地帶的天然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北自沈陽,南達廣州,東起華東,西南至貴州、云南都有栽培。
銀杏,落葉喬木,高可達40m。枝有有長枝與短枝,幼樹樹皮淡灰褐色,淺縱裂,老則灰褐色,深縱裂。葉在長枝上螺旋狀散生,在短枝上3-5(-8)簇生;柄長3-10cm;葉片扇形,淡綠色,無毛,有多數(shù)2叉狀并列的細脈,上緣寬5-8cm,淺波狀,有時中央淺裂或深裂。雌雄異株,花單性,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頂端的鱗片狀葉的腋內;雄球花成柔荑花序狀,下垂;雌球花有長梗,梗端常分2叉,每叉頂生一盤狀珠座,每珠座生一胚珠,僅一個發(fā)育成種子。種子核果狀,橢圓形至近球形,長2.5-3.5cm,徑約2cm;外種皮肉質,有白粉,熟時淡黃色或橙黃色;中種皮骨質,白色,具2-3棱;內種皮膜質,胚乳豐富?;ㄆ?-4月,種子成熟期9-10月。
1.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耐寒、耐旱、忌澇。在年平均溫度10-18℃,冬季絕對最低氣溫不低于零下20℃,年降雨量600-1500mm的氣候及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地中生長良好。不宜在陰坡、積水或鹽分太重的地壤中栽種。
2.栽培技術 用種子、分株和嫁接繁殖。種子繁殖 種子秋季采收后,當年播種或翌年春播種,春播需混砂催芽,播種量每1hm600-675kg,橫向開溝,溝距25-30cm,深4cm,每隔10cm播1粒種子,覆土3-4cm,當年苗高25-30cm,秋季落葉后可移栽。分株繁殖 從壯齡雌性母樹根蘗苗中選留4-5株健壯苗,高1m左右時移栽。嫁接繁殖 在30年生,長勢旺盛而豐產的雌株上選2-3年生的枝條為接穗,砧木用種子繁殖的實生苗,采用切接或皮下枝接法嫁接。定植,一般早春定植,株行距5-6cm或7-8m,定植前按樹苗大小開穴,穴深40-50cm,寬60-70cm,起苗后如主根過長,可稍加修剪。穴栽,填土澆水踏實,然后培土成丘。按總數(shù)的5%配置雄樹,雄樹按風向分散栽植,以利授粉。
3.田間管理 種子發(fā)芽后,4-5月除草1次,可追施人畜糞水或氮素化肥催苗。7月和10月各除草后追施人畜糞水或土雜肥。定植后每年春季發(fā)芽前及秋季落葉后,在距主干60-100cm外開環(huán)狀溝,施人畜糞水各1次。嫁接后4-5年如分枝過多過密,需適當修剪,以利生長。
4.病蟲害防治 苗木莖腐病,一般在雨季后發(fā)生。病苗基部初現(xiàn)褐色斑塊,以后韌皮部腐爛碎裂,苗木枯死。防治方法,夏季應搭蔭棚,插樹枝或在行間蓋草保墑、遮蔭。蟲害有天牛,可用人工捕殺或放天敵腫腿蜂進行生物防治。樟蠶可于冬刮除樹上越冬卵,6-7月摘除蠶蛹,以及用馬拉松1000倍液噴殺初孵化幼蟲。另有銅綠金龜子、黑胸散白蟻為害。
性狀鑒定 除去外種皮的種子卵形或橢圓形,長1.5-3cm,寬1-2.2cm。外殼(中種皮骨質,光滑,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基部有一圓點狀突起,邊緣各有1條棱線,偶見3條棱線。內種皮膜質,紅褐色或淡黃棕色。種仁扁球形,淡黃色,胚乳肥厚,粉質,中間有空隙;胚極小。氣無,味微甘、苦。以殼色黃白、種仁飽滿,斷面色淡黃者為佳。
2.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 淡黃棕色。①淀粉粒單粒攻圓形、圓形或卵圓形,長5-18μm臍點點狀,裂縫狀、頭鳥狀或三叉狀,大粒可見層紋。②石細胞類圓形、長圓形或貝殼形,長61-322μm,直徑27-125μm,壁厚,紋孔及孔溝明顯,可見層紋,有的胞腔含黃棕色或紅棕色物。③內種皮薄壁細胞類方形、長方形或多角形。④胚乳細胞類圓形或長圓形,含淀粉粒。⑤具緣紋孔管胞多破碎,直徑33-72μm,末端漸尖或鈍圓。
有謂白果仁中提得一種中性結晶成分,對小白鼠有致驚厥作用,后來實驗未能證實含有此種物質,對動物大量飼以白果,亦未獲得任何特殊的中毒現(xiàn)象。有謂外種皮中含有引起皮炎的銀杏毒(Ginkgotoxin),與斑蝥素類似。非洲人榨果汁后,往往引起皮膚刺激癥狀如脫皮、觸痛,口服產生強烈胃腸道刺激。給小鼠飼以大量白果粉或每日給豚鼠灌胃白果肉粗提物酸性成分150-200mg/kg,共60天,又出現(xiàn)食欲不振、體重減輕,不等程度的肝損害、腎小球腎炎,甚至死亡。白果酸有溶血作用,白果仁所含的中性成分,小鼠皮下注射6mg/kg又引起驚厥和死亡。
種子含有毒成分,為4-O-甲基吡哆醇(4-O-methylpyridoxine),稱為銀杏毒素(ginkgotoxin)。還含6-(8-十五碳烯基)-2,4-二羥基苯甲酸[6-(pentadec-8-enyl)-2,4-dihy-droxybenzoic acid],6-十三烷基-2,4-二羥基苯甲酸(6-tridecy-2,4-dihydroxybenzoic acid),腰果酸(anacaridc acid和鉀、磷、鎂、鈣、鋅、銅等25種無素)。種仁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等。
1.抗菌作用 白果肉、白果汁、白果酚,尤其是白果酸體外試驗時對人型結核桿菌和牛型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白果提取物150-200mg/kg/天灌胃對感染人型結核桿菌的豚鼠有明顯的治療作用。亦有報道,白果汁、白果肉、白果酚、白果酸,在體內試驗(小鼠及豚鼠的實驗治療),無顯著療效,或毒性太大。油浸白果之果漿含有的抗菌成分對若干種革蘭氏陽性及陰性細菌均有作用(葡萄球菌、鏈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對結核桿菌作用極顯著。此菌成分經加熱85℃則對大腸桿菌失去作用,而經100℃ 30分鐘對結核扦菌仍有抑制性的作用。白果的水浸液(1:2)在體外對堇色毛癬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星形奴犬氏菌等7種皮膚真菌表現(xiàn)為抑菌作用。白果果肉的抗菌力較果皮強。
2.對呼吸系統(tǒng)的作用 白果乙醇提取物給小鼠腹腔注射,可使呼吸道酚紅排泌增加,似有祛痰作用。對離體豚鼠氣管平滑肌表現(xiàn)有微弱的松弛作用。
3.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作用 白果二酚500mg/kg對兔有短暫的降壓作用。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以豚鼠最為明顯,其次是大鼠和兔,大鼠下肢灌流實驗表明,白果二酚有組胺釋放作用、引起毛細管通透性增加,導致水腫,此作用又為撲爾敏所對抗。
4.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銀杏外種皮水溶性成分能清除在有氧存在下黃嘌呤氧化酶系統(tǒng)產生的超氧自由基,抑制化學發(fā)光;老年小鼠口服12天后,能阻止脾臟組織的老年色素顆粒形成,并使已形成的色素顆粒變得分散,數(shù)量減少。
5.其他作用:新鮮白果中提出的白果酚甲,對離休兔腸有麻痹作用,使離體子宮收縮,對蛙心無影響。白果種仁含無氮的中性成分,給小鼠皮下注射6mg/13g,半小時后可致驚厥,延髓麻痹,隨即呼吸、心跳停止而死。舊說其中含氫氰酸,能鎮(zhèn)咳并致中毒,但未能檢得氫氰酸的存在;也有說不能證明白果中含有對小鼠引起驚厥的物質。白果肉尚有收斂作用。
1.白果仁:揀凈雜質,除去硬殼。
2.熟白果:取揀凈的白果,蒸熟、炒熟或煨熟,去殼。
肺;腎經
甘;苦;澀;性平;小毒
1.有實邪者忌服。生食或炒食過量可致中毒,小兒誤服中毒尤為常見。
斂肺定喘;止帶縮尿。主哮喘痰嗽;白帶;白濁;遺精;尿頻;無名腫毒; 皶鼻;癬瘡
內服:煎湯,3-9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切片涂。
定喘湯《攝生眾妙方》;易黃湯《傅青主女科》;
1.《綱目》:銀杏,宋初始著名,而修本草者不收,近時方藥亦時用之。其氣薄味厚,性澀而收,益肺氣,定喘嗽,縮小便,又能殺蟲消毒。然食多則收令太過,令人氣壅臚脹昏頓。故《物類相感志》言銀杏能醉人,而《三元延壽書》言昔有饑者,同以白果代飯食飽,次日皆死也。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生食降痰,消毒殺蟲;(搗)涂鼻面手足,去疹泡,皴皺及疥癬疳、陰虱。
2.《三元延壽書》:生食解酒。
3.《滇南本草》:大瘡不出頭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合蜜丸;與核桃搗爛為膏服之,治噎食反胃,白濁、冷淋;搗爛敷太陽穴,止頭風眼疼,又敷無名腫毒。
4.《品匯精要》:煨熟食之,止小便頻數(shù)。
5.《醫(yī)學入門》:清肺胃濁氣,化痰定喘,止咳。
6.《本草再新》:補氣養(yǎng)心,益腎滋陰,止咳除煩,生肌長肉,排膿拔毒,消瘡疥疽瘤。
7.《本草便讀》:上斂肺金除咳逆,下行濕濁化痰涎。
8.《現(xiàn)代實用中藥》:核仁治喘息,頭暈,耳鳴,慢性淋濁及婦人帶下。果肉搗碎作貼布劑,有發(fā)泡作用;菜油浸一年以上,用于肺結核。
9.《山東中藥》:治遺精,遺尿。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白果仁
英文名SEMEN GINKGO來源本品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白果樹、公孫樹)Ginkgo biloba L.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除去肉質外種皮,洗凈,稍蒸或略煮后,烘干。
性狀本品略呈橢圓形,一端稍尖,另端鈍,長1.5~2.5cm,寬1~2cm,厚約1cm。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平滑,具2~3條棱線。中種皮(殼)骨質,堅硬。內種皮膜質,種仁寬卵球形或橢圓形,一端淡棕色,另一端金黃色,橫斷面外層黃色,膠質樣,內層淡黃色或淡綠色,粉性,中間有空隙。無臭,味甘、微苦。
炮制白果仁:取白果,除去雜質及硬殼,用時搗碎。
炒白果仁:取凈白果仁,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有香氣,用時搗碎。
鑒別取本品粉末10g,加甲醇4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15ml使溶解,通過少量棉花濾過,濾液通過聚酰胺小柱(80~100目,3g,內徑10~15mm),用水70ml洗脫,洗脫液用醋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40ml,合并醋酸乙酯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銀杏內酯A、C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以含4%醋酸鈉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丙酮-甲醇(10:5:5:0.6)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醋酐,在140~160℃加熱30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歸經歸肺經。
性味甘、苦、澀,平;有毒。
注意生食有毒。
功能主治斂肺定喘,止帶濁,縮小便。用于痰多喘咳,帶下白濁,遺尿尿頻。
用法用量4.5~9g。
備注(1)服用過量中毒,可出現(xiàn)發(fā)燒、嘔吐、腹瀉、驚厥、抽搐、肢體強直、皮膚青紫、瞳孔散大、脈弱而亂,甚者昏迷不醒。解救方法:可洗胃,導瀉,服雞蛋清,活性炭,并對癥處理:如皮膚青紫可給氧氣或人工呼吸;出現(xiàn)抽搐可給鎮(zhèn)靜劑,遇有昏迷可吸入氨水,注射興奮劑。
摘錄《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白果拼音注音Bái Guǒ別名靈眼(《太倉州志》),佛指甲(《浙江通志》),佛指柑(《一握坤輿》)。
出處《日用本草》
來源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種子。10~11月采收成熟果實,堆放地上,或浸入水中,使肉質外種皮腐爛(亦可搗去外種皮),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銀杏,又名:鴨腳(《宛陵集》),公孫樹(《汝南圃史》),鴨掌樹。落葉喬木,高可達40米。樹干直立,樹皮灰色。枝有長短兩種,葉在短枝上簇生,在長枝上互生。葉片扇形,長4~8厘米,寬5~10厘米,先端中間2淺裂,基部楔形,葉脈平行,叉形分歧;葉柄長2.5~7厘米?;▎涡裕菩郛愔?;雄花呈下垂的短柔荑花序,4~6個生于短枝上的葉腋內,有多數(shù)雄蕊,花藥2室,生于短柄的頂端;雌花每2~3個聚生于短枝上,每花有一長柄,柄端兩叉,各生1心皮,胚珠附生于上,通常只有1個胚珠發(fā)育成熟。種子核果狀,倒卵形或橢圓形,長2.5~3厘米,淡黃色,被白粉狀蠟質;外種皮肉質,有臭氣;內種皮灰白色,骨質,兩側有棱邊;胚乳豐富,子葉2?;ㄆ?~5月。果期7~10月。
性狀干燥的種子呈倒卵形或橢圓形,略扁,長徑1.5~2.5厘米,短徑1~1.5厘米。外殼(種皮)白色或灰白色,平滑,堅硬,邊緣有2條棱線盤繞,頂端漸尖,基部有圓點狀種柄痕。殼內有長而扁圓形的種仁,剝落時一端有淡棕色的薄膜。種仁淡黃色或黃綠色,內部白色,粉質。中心有空隙。靠近頂端有子葉2枚或更多。氣微,味甘、微苦澀。以外殼白色、種仁飽滿、里面色白者佳。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產。主產廣西、四川、河南、山東、湖北、遼寧等地。
毒性白果中毒,古代即有記載,近年來亦屢有報告。大多發(fā)生在入秋白果成熟季節(jié),因炒食或煮食過量所致。以10歲以下小兒為多,成人偶亦有之。中毒者服食量小兒自7粒至150粒,成人自40粒至300粒不等。中毒出現(xiàn)的時間在食后1~12小時不等。癥狀以中樞神經系統(tǒng)為主,表現(xiàn)為嘔吐,昏迷,嗜睡,恐懼,驚厥,或神志呆鈍,體溫升高,呼吸困難,面色青紫,瞳孔縮小或散大,對光反應遲鈍,及腹痛、腹瀉等,白細胞總數(shù)及嗜中性粒細胞升高。少數(shù)病例并有末梢神經功能障礙表現(xiàn),呈兩下肢完全性弛緩性癱瘓或輕癱,觸痛覺均消失。多數(shù)患者,經救治可獲恢復,但也有少數(shù)因中毒重或搶救過遲而死亡。一般認為引起中毒及中毒的輕重,與年齡大小、體質強弱及服食景的多少有密切關系。年齡愈小中毒可能性愈大,中毒程度也愈重;服食量愈多,體質愈弱,則死亡率也愈高。
化學成分種子含少量氰甙、赤霉素和動力精樣物質。內胚乳中還分離出兩種核糖核酸酶。一般組成為:蛋白質6.4、脂肪2.4、碳水化物36%,鈣10毫克、磷218毫克、鐵1毫克%,胡蘿卜素320微克、核黃素50微克% ,以及多種氨基酸。
外種皮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氫化白果酸、氫化白果亞酸、白果酚和白果醇。尚含天門冬素、甲酸、丙酸、丁酸、辛酸、廿九烷醇-10等。
花粉含多種氨基酸、谷氨酰胺、天門冬素、蛋白質、檸檬酸、蔗糖等。雄花含棉子糖可達鮮重的4%。
炮制白果仁:揀凈雜質,除去硬殼。熟白果:取揀凈的白果,蒸熟、炒熟或煨熟,去殼。
歸經入肺、腎經。
①《綱目》:"入肺經。"
②《本草匯言》:"入手太陰、大陽經。"
③《本草再新》:"入心、肺、腎三經。"
性味甘苦澀,平,有毒。
①《飲膳正要》:"味甘苦,無毒。"
②《滇南本草》:"味甘,平,性寒。"
③《綱目》:"甘苦,平,澀。""熟食小苦微甘,性溫,有小毒。"
注意有實邪者忌服。
①《日用本草》:"多食壅氣動風。小兒多食昏霍,發(fā)驚引疳。同鰻鱺魚食患軟風。"
②《綱目》:"多食令人臚脹。"
功能主治斂肺氣,定喘嗽,止帶濁,縮小便。治哮喘,痰嗽,白帶,白濁,遺精,淋病,小便頻數(shù)。
①《三元延壽書》:"生食解酒。"
②《滇南本草》:"大瘡不出頭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合蜜丸:與核桃搗爛為膏服之,治噎食反胃,白濁、冷淋;搗爛敷太陽穴,止頭風眼疼,又敷無名腫毒。"
③《品匯精要》:"煨熟食之,止小便頻數(shù)。"
④《醫(yī)學入門》:"清肺胃濁氣,化痰定喘,止咳。"
⑤《綱目》:"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生食降痰,消毒殺蟲;(搗)涂鼻面手足,去皶泡,皯黯,皴皺及疥癬疳匿、陰虱。"
⑥《本草再新》:"補氣養(yǎng)心,益腎滋陰,止咳除煩,生肌長肉,排膿拔毒,消瘡疥疽瘤。"
⑦《本草便讀》:"上斂肺金除咳逆,下行濕濁化痰涎。"
⑧《現(xiàn)代實用中藥》:"核仁治喘息,頭暈,耳鳴,慢性淋濁及婦人帶下。果肉搗碎作貼布劑,有發(fā)泡作用;菜油浸一年以上,用于肺結核。"
⑨《山東中藥》:"治遺精,遺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搗汁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復方①治鼩喘:白果二十一枚(去殼砸碎,炒黃色),麻黃三錢,蘇子二錢,甘草一錢,款冬花三錢,杏仁一錢五分(去皮尖),桑皮三錢(蜜炙),黃芩一錢五分(微炒),法制半夏三錢(如無,用甘草湯泡七次,去臍用)。上用水三鐘,煎二鐘,作二服,每服一鐘,不拘時。(《攝生眾妙方》定喘湯)
②治夢遺:銀杏三粒。酒煮食,連食四至五日。(《湖南藥物志》)
③治赤白帶下,下元虛憊:白果、蓮肉、江米各五錢。為末,用烏骨雞一只,去腸盛藥煮爛,空心食之。(《瀕湖集簡方》)
④治小兒腹瀉:白果二個,雞蛋一個。將白果去皮研末,雞蛋打破一孔,裝入白果末,燒熟食。(內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⑤治諸般腸風臟毒:生銀杏四十九個。去殼膜,爛研,入百藥煎末,丸如彈子大。每服三丸,空心細嚼米飲下。(《證治要訣》)
⑥治牙齒蟲露:生銀杏,每食后嚼一個,良。(《永類鈐方》)
⑦治鼻面酒皶:銀杏、酒酻糟。同嚼爛,夜涂旦洗。(《醫(yī)林集要》)
⑧治頭面癬瘡:生白果仁切斷,頻擦取效。(《秘傳經驗方》)
⑨治下部疳瘡:生白果,杵,涂之。(《濟急仙方》)
⑩治乳癰潰爛:銀杏半斤。以四兩研酒服之,以四兩研敷之。(《救急易方》)
臨床應用治療肺結核:對改善癥狀有一些作用。服藥后部分病人的發(fā)熱、盜汗、咳嗽、氣喘、咳血、食欲不振等,可見不同程度的好轉。用法:在中秋節(jié)前夕,將半青帶黃的銀杏(選取外表絲毫無損的大顆粒)摘下,不用水洗,亦不去柄,隨即浸入生菜油內,浸滿100天后即可使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粒(小兒酌減),飯前服,視病情連服1~3個月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白果拼音注音Bái Guǒ別名鴨腳子、靈眼、佛指甲、佛指柑
出處出自1.《日用本草》。
2.《綱目》:銀杏,原生江南,以宣城者為勝,樹高二、三丈,葉薄,縱理儼如鴨掌形,有刻缺,面綠背淡,二月開花成簇,青白色,二更開花,隨即卸落,人罕見之。一枝結子百十,狀如柿子,經霜乃熟,爛去肉取核為果,其核兩頭尖,其仁嫩時綠色,久則黃。
3.《隨息居飲食譜》:中銀杏毒者,昏暈如醉,白果殼或白鲞頭煎湯解之。食或太多,甚至不救,慎生者不可不知也。
4.《四川中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inkgo biloba L.
采收和儲藏:秋末種子成熟后采收,除去肉質外種皮,洗凈,曬干,用時打碎取種仁。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酸性土壤,排水良好地帶的天然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北自沈陽,南達廣州,東起華東,西南至貴州、云南都有栽培。
原形態(tài)銀杏,落葉喬木,高可達40m。枝有有長枝與短枝,幼樹樹皮淡灰褐色,淺縱裂,老則灰褐色,深縱裂。葉在長枝上螺旋狀散生,在短枝上3-5(-8)簇生;柄長3-10cm;葉片扇形,淡綠色,無毛,有多數(shù)2叉狀并列的細脈,上緣寬5-8cm,淺波狀,有時中央淺裂或深裂。雌雄異株,花單性,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頂端的鱗片狀葉的腋內;雄球花成柔荑花序狀,下垂;雌球花有長梗,梗端常分2叉,每叉頂生一盤狀珠座,每珠座生一胚珠,僅一個發(fā)育成種子。種子核果狀,橢圓形至近球形,長2.5-3.5cm,徑約2cm;外種皮肉質,有白粉,熟時淡黃色或橙黃色;中種皮骨質,白色,具2-3棱;內種皮膜質,胚乳豐富?;ㄆ?-4月,種子成熟期9-10月。
栽培1.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耐寒、耐旱、忌澇。在年平均溫度10-18℃,冬季絕對最低氣溫不低于零下20℃,年降雨量600-1500mm的氣候及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地中生長良好。不宜在陰坡、積水或鹽分太重的地壤中栽種。
2.栽培技術 用種子、分株和嫁接繁殖。種子繁殖 種子秋季采收后,當年播種或翌年春播種,春播需混砂催芽,播種量每1hm600-675kg,橫向開溝,溝距25-30cm,深4cm,每隔10cm播1粒種子,覆土3-4cm,當年苗高25-30cm,秋季落葉后可移栽。分株繁殖 從壯齡雌性母樹根蘗苗中選留4-5株健壯苗,高1m左右時移栽。嫁接繁殖 在30年生,長勢旺盛而豐產的雌株上選2-3年生的枝條為接穗,砧木用種子繁殖的實生苗,采用切接或皮下枝接法嫁接。定植,一般早春定植,株行距5-6cm或7-8m,定植前按樹苗大小開穴,穴深40-50cm,寬60-70cm,起苗后如主根過長,可稍加修剪。穴栽,填土澆水踏實,然后培土成丘。按總數(shù)的5%配置雄樹,雄樹按風向分散栽植,以利授粉。
3.田間管理 種子發(fā)芽后,4-5月除草1次,可追施人畜糞水或氮素化肥催苗。7月和10月各除草后追施人畜糞水或土雜肥。定植后每年春季發(fā)芽前及秋季落葉后,在距主干60-100cm外開環(huán)狀溝,施人畜糞水各1次。嫁接后4-5年如分枝過多過密,需適當修剪,以利生長。
4.病蟲害防治 苗木莖腐病,一般在雨季后發(fā)生。病苗基部初現(xiàn)褐色斑塊,以后韌皮部腐爛碎裂,苗木枯死。防治方法,夏季應搭蔭棚,插樹枝或在行間蓋草保墑、遮蔭。蟲害有天牛,可用人工捕殺或放天敵腫腿蜂進行生物防治。樟蠶可于冬刮除樹上越冬卵,6-7月摘除蠶蛹,以及用馬拉松1000倍液噴殺初孵化幼蟲。另有銅綠金龜子、黑胸散白蟻為害。
性狀性狀鑒定 除去外種皮的種子卵形或橢圓形,長1.5-3cm,寬1-2.2cm。外殼(中種皮骨質,光滑,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基部有一圓點狀突起,邊緣各有1條棱線,偶見3條棱線。內種皮膜質,紅褐色或淡黃棕色。種仁扁球形,淡黃色,胚乳肥厚,粉質,中間有空隙;胚極小。氣無,味微甘、苦。以殼色黃白、種仁飽滿,斷面色淡黃者為佳。
2.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 淡黃棕色。①淀粉粒單粒攻圓形、圓形或卵圓形,長5-18μm臍點點狀,裂縫狀、頭鳥狀或三叉狀,大粒可見層紋。②石細胞類圓形、長圓形或貝殼形,長61-322μm,直徑27-125μm,壁厚,紋孔及孔溝明顯,可見層紋,有的胞腔含黃棕色或紅棕色物。③內種皮薄壁細胞類方形、長方形或多角形。④胚乳細胞類圓形或長圓形,含淀粉粒。⑤具緣紋孔管胞多破碎,直徑33-72μm,末端漸尖或鈍圓。
毒性有謂白果仁中提得一種中性結晶成分,對小白鼠有致驚厥作用,后來實驗未能證實含有此種物質,對動物大量飼以白果,亦未獲得任何特殊的中毒現(xiàn)象。有謂外種皮中含有引起皮炎的銀杏毒(Ginkgotoxin),與斑蝥素類似。非洲人榨果汁后,往往引起皮膚刺激癥狀如脫皮、觸痛,口服產生強烈胃腸道刺激。給小鼠飼以大量白果粉或每日給豚鼠灌胃白果肉粗提物酸性成分150-200mg/kg,共60天,又出現(xiàn)食欲不振、體重減輕,不等程度的肝損害、腎小球腎炎,甚至死亡。白果酸有溶血作用,白果仁所含的中性成分,小鼠皮下注射6mg/kg又引起驚厥和死亡。
化學成分種子含有毒成分,為4-O-甲基吡哆醇(4-O-methylpyridoxine),稱為銀杏毒素(ginkgotoxin)。還含6-(8-十五碳烯基)-2,4-二羥基苯甲酸[6-(pentadec-8-enyl)-2,4-dihy-droxybenzoic acid],6-十三烷基-2,4-二羥基苯甲酸(6-tridecy-2,4-dihydroxybenzoic acid),腰果酸(anacaridc acid和鉀、磷、鎂、鈣、鋅、銅等25種無素)。種仁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等。
藥理作用1.抗菌作用 白果肉、白果汁、白果酚,尤其是白果酸體外試驗時對人型結核桿菌和牛型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白果提取物150-200mg/kg/天灌胃對感染人型結核桿菌的豚鼠有明顯的治療作用。亦有報道,白果汁、白果肉、白果酚、白果酸,在體內試驗(小鼠及豚鼠的實驗治療),無顯著療效,或毒性太大。油浸白果之果漿含有的抗菌成分對若干種革蘭氏陽性及陰性細菌均有作用(葡萄球菌、鏈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對結核桿菌作用極顯著。此菌成分經加熱85℃則對大腸桿菌失去作用,而經100℃ 30分鐘對結核扦菌仍有抑制性的作用。白果的水浸液(1:2)在體外對堇色毛癬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星形奴犬氏菌等7種皮膚真菌表現(xiàn)為抑菌作用。白果果肉的抗菌力較果皮強。
2.對呼吸系統(tǒng)的作用 白果乙醇提取物給小鼠腹腔注射,可使呼吸道酚紅排泌增加,似有祛痰作用。對離體豚鼠氣管平滑肌表現(xiàn)有微弱的松弛作用。
3.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作用 白果二酚500mg/kg對兔有短暫的降壓作用。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以豚鼠最為明顯,其次是大鼠和兔,大鼠下肢灌流實驗表明,白果二酚有組胺釋放作用、引起毛細管通透性增加,導致水腫,此作用又為撲爾敏所對抗。
4.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銀杏外種皮水溶性成分能清除在有氧存在下黃嘌呤氧化酶系統(tǒng)產生的超氧自由基,抑制化學發(fā)光;老年小鼠口服12天后,能阻止脾臟組織的老年色素顆粒形成,并使已形成的色素顆粒變得分散,數(shù)量減少。
5.其他作用:新鮮白果中提出的白果酚甲,對離休兔腸有麻痹作用,使離體子宮收縮,對蛙心無影響。白果種仁含無氮的中性成分,給小鼠皮下注射6mg/13g,半小時后可致驚厥,延髓麻痹,隨即呼吸、心跳停止而死。舊說其中含氫氰酸,能鎮(zhèn)咳并致中毒,但未能檢得氫氰酸的存在;也有說不能證明白果中含有對小鼠引起驚厥的物質。白果肉尚有收斂作用。
炮制1.白果仁:揀凈雜質,除去硬殼。
2.熟白果:取揀凈的白果,蒸熟、炒熟或煨熟,去殼。
歸經肺;腎經
性味甘;苦;澀;性平;小毒
注意1.有實邪者忌服。生食或炒食過量可致中毒,小兒誤服中毒尤為常見。
功能主治斂肺定喘;止帶縮尿。主哮喘痰嗽;白帶;白濁;遺精;尿頻;無名腫毒; 皶鼻;癬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切片涂。
復方定喘湯《攝生眾妙方》;易黃湯《傅青主女科》;
各家論述1.《綱目》:銀杏,宋初始著名,而修本草者不收,近時方藥亦時用之。其氣薄味厚,性澀而收,益肺氣,定喘嗽,縮小便,又能殺蟲消毒。然食多則收令太過,令人氣壅臚脹昏頓。故《物類相感志》言銀杏能醉人,而《三元延壽書》言昔有饑者,同以白果代飯食飽,次日皆死也。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生食降痰,消毒殺蟲;(搗)涂鼻面手足,去疹泡,皴皺及疥癬疳、陰虱。
2.《三元延壽書》:生食解酒。
3.《滇南本草》:大瘡不出頭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合蜜丸;與核桃搗爛為膏服之,治噎食反胃,白濁、冷淋;搗爛敷太陽穴,止頭風眼疼,又敷無名腫毒。
4.《品匯精要》:煨熟食之,止小便頻數(shù)。
5.《醫(yī)學入門》:清肺胃濁氣,化痰定喘,止咳。
6.《本草再新》:補氣養(yǎng)心,益腎滋陰,止咳除煩,生肌長肉,排膿拔毒,消瘡疥疽瘤。
7.《本草便讀》:上斂肺金除咳逆,下行濕濁化痰涎。
8.《現(xiàn)代實用中藥》:核仁治喘息,頭暈,耳鳴,慢性淋濁及婦人帶下。果肉搗碎作貼布劑,有發(fā)泡作用;菜油浸一年以上,用于肺結核。
9.《山東中藥》:治遺精,遺尿。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