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叉枝藻

    《全國中草藥匯編》:叉枝藻來源

    藻類紅藻門叉枝藻Gymnoganyrus flablliformis Harv.,以葉狀體入藥。

    功能主治

    為瓊膠的輔助原料,并用作緩瀉劑。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叉枝藻拼音注音Chā Zhī Zǎo別名

    絲藻、軟骨紅藻、扁形叉枝藻、扁枝子、鮑魚菜、豬毛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育葉藻科植物叉枝藻的藻體。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Gymnogongrus flabelliformis Harv.

    采收和儲(chǔ)藏:春、夏、秋季采摘,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中潮帶的巖石上或石沼中,生長盛期6-8月。

    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各地沿海。

    原形態(tài)

    藻體紫紅色,直立,叢生,軟骨質(zhì),扁圓,高4-10cm,寬1-1.5mm。二叉分枝3-4次,呈扇形。內(nèi)層細(xì)胞小,髓部細(xì)胞大,界限明顯。囊果球形,生在頂端分枝上,3-4個(gè)排成一列,在枝的兩面隆起;四分孢子生在小枝上,呈不規(guī)則的四面錐形分裂。固著器小盤狀。

    功能主治

    緩瀉。主慢性便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加倍;或研末。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Lǜ Yè Guǒ Shí來源藥材基源:為胡頹子科植物白綠葉Elaeagnus viridis Serv.var. delavayi Lecte.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Elaeagnus viridis Serv.va......
  • 拼音注音Bái Dù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酒葡萄的全株。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Vitis labrusca L.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根及莖洗凈,切片,葉切碎,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此種產(chǎn)于美國東部,美國栽培葡萄品種多出自此種?,F(xiàn)我國云......
  • 《中藥大辭典》:白背三七拼音注音Bái Bèi Sān Qī別名大肥牛(《廣州植物志》),土生地、白仔菜藥、散血姜(《廣西藥植圖志》),土田七(《廣西中藥志》),三百棒、地滾子,大救駕、百步還陽、石三七、樹三七(《云南中草藥》),大綠葉、接......
  • 拼音注音Bái Bèi Sān Qī Jīnɡ Yè出處《云南中草藥》來源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莖葉。夏、秋采收。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背三七“條。性味《云南中草藥》:“咸微辛,寒,有毒?!肮δ苤髦吻鍩?,舒筋,止血,祛瘀。治百日咳,風(fēng)濕痛,骨折、......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背葉拼音注音Bái Bèi Yè別名野桐、葉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樸樹、白帽頂來源為大戟科野桐屬植物白背葉Mallotus apelta (Lour.) Muell.-Arg.以根及葉入藥。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