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蔥實(shí)

    《中藥大辭典》:蔥實(shí)拼音注音Cōnɡ Shí別名

    蔥子(《日華子本草》)

    出處

    《本經(jīng)》

    來源

    為百合種植物種子。夏、秋收集成熟果實(shí),曬干,搓取種子,簸去雜質(zhì)。

    生境分布

    全國各地皆產(chǎn)。山東產(chǎn)量最大。

    原形態(tài)

    干燥種子類三角狀卵形,一面微凹入,一面隆起,隆起面有1~2條棱線。長2.5~3毫米,寬1.5~2毫米。表面黑色,光滑,下端有兩個(gè)小突起,一為種臍,一為珠孔。內(nèi)有白色種仁,富油性。氣特臭,味如蔥,以飽滿、色黑、無雜質(zhì)者為佳。

    性味

    辛,溫。

    ①《本經(jīng)》:"辛,溫。"

    ②《品匯精要》:"味辛,性溫,無毒。"

    功能主治

    溫腎,明目。治陽痿,目眩。

    ①《本經(jīng)》:"主明目,補(bǔ)中不足。"

    ②《本草經(jīng)集注》:"解藜蘆毒。"

    ③《中藥志》:"治腎虛陽痿,目眩。"

    復(fù)方

    ①治眼暗,補(bǔ)不足:㈠蔥實(shí)大半升,為末,每度取一匙頭,水二升,煮取一升半,濾取滓,茸米煮粥食。㈡搗蔥實(shí)和蜜丸如梧子大。食后,飲汁服一、二十丸,日二、三服。(《食醫(yī)心鏡》)

    ②治疔:蜂蜜一兩,蔥心七個(gè),同熬,滴水成珠,攤絹帛上貼。(《本草原始》)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蔥實(shí)拼音注音Cōnɡ Shí別名

    蔥子

    英文名Seed of Fistular Onion出處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蔥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lium fistulosum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果實(shí),曬干,搓取種子,簸去雜質(zhì)。

    生境分布

    全國各地均有栽植。

    原形態(tài)

    蔥,多年生草本,高可達(dá)50cm。通常簇生、全體具辛臭,折斷后有辛味之粘液。須根叢生,白色。鱗莖圓柱形,先端稍肥大,鱗葉成層,白色,上具白色縱紋。葉基生,圓柱形,中空,長約45cm,徑1.5-2cm,先端尖,綠色,具縱紋;葉鞘淺綠色。花莖自葉叢抽出,通常單一,中央部膨大,中空,綠色,亦有縱紋;傘形花序圓球狀;總苞膜質(zhì),卵形或卯狀披針形;花被6,披針形,白色,外輪3枚較短小,內(nèi)輪3枚較長大,花被片中央有一條縱脈;雄蕊6,花絲伸出,花藥黃色,丁字著生;子房3室。蒴果三棱形。種子黑色,三角狀半圓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種子三角狀扁卵形,一面微凹,另面隆起,有棱線1-2條,長3-4mm,寬2-3mm。表面黑色,多光滑或偶有疏皺紋,凹面平滑?;坑袃蓚€(gè)突起,較短的突起先端灰棕色或灰白色,為種臍,較長的突起先端為珠孔??v切面可見種皮菲薄,胚乳灰白色,胚白色,彎曲,子葉1枚。體輕,質(zhì)堅(jiān)硬。氣特異嚼之有蔥味。

    以粒飽滿,色黑,無雜質(zhì)者為佳。

    顯微鑒別,種子橫切面:種皮表上以細(xì)胞外壁外突起,細(xì)胞壁厚,被有薄角質(zhì)層,細(xì)胞腔含暗褐色造壁物質(zhì),其下為數(shù)裂棕黃色薄壁細(xì)胞。胚乳細(xì)胞形大,壁甚厚,有大形紋孔,細(xì)胞腔中含有糊粉粒及脂肪油。

    粉末特片:灰黑色,種皮表皮細(xì)胞黑色,長條形、多角形、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直徑18-37-74-130μm,表面具網(wǎng)狀紋理。胚乳細(xì)胞眾多,多破碎,有較多大的類圓形或長圓形紋孔。

    性味

    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溫腎;明目;解毒。主腎虛陽毒;遺精;目眩;視物昏暗;瘡癰。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煮粥。外用:知量,熬膏敷貼,煎水洗。

    復(fù)方

    ①治眼暗,補(bǔ)不足: 一、蔥實(shí)大半升,為末。每度取一匙頭,水二升,煮取一升半,濾取滓,葺米煮粥食。二、搗蔥實(shí)和蜜丸如梧子大。食后,飲汁服一、二十丸, 日二、三服。 (《食醫(yī)心鏡》)②治療: 蜂蜜一兩,蔥心七個(gè),同熬,滴水成珠,攤絹帛上貼。 (《本草原始》)

    各家論述

    1.《本經(jīng)》:主明目,補(bǔ)中不足。

    2.《本草經(jīng)集注》:解藜蘆毒。

    3.《中藥志》:治腎虛陽痿,目眩。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uí Zhū Huā別名白客馬葉來源安息香科垂珠花Styrax dasyantha Perk.,以葉入藥。生境分布貴州等省。性味甘、苦,寒。功能主治止咳潤肺。主治咳嗽,肺燥。用法用量3~5錢。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中國藥典》:垂盆草拼音注音Chuí Pén Cǎo別名狗牙半支、石指甲、半支蓮、養(yǎng)雞草、狗牙齒、瓜子草英文名HERBA SEDI來源本品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 的新鮮或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
  • 拼音注音Chuí Suì Ráo Huā別名金腰帶、了哥王、雞斷腸、雀兒麻、山棉皮、野發(fā)麻、野棉花、雀子麻、地棉麻。來源藥材基源:為瑞香科植物細(xì)軸蕘花的花、根或莖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Wikstroemia nutans Champ.采收......
  • 拼音注音Chuí Huā Hú Zhī Zǐ別名馬掃帚來源豆科垂花胡枝子Lespedeza penduliflora (Oudemann) Nakai ssp. cathayana Hsu et All.,以花、根、根皮入藥。生境分布浙江。......
  • 拼音注音Chuí Huā Xiānɡ Rú別名大黃藥、大黑頭草來源唇形科香薷屬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 W. Smith,以全草入藥。夏季采集,洗凈曬干或鮮用。性味辛,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截瘧。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