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為豆科植物地八角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凈曬干備用。
生于山坡、路旁、草叢。分布云南、貴州、四川、陜西、甘肅等地。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匍匐或斜生,長30~100厘米。幼時疏生短柔毛。羽狀復(fù)葉;小葉11~25,對生,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6~23毫米,寬4~10毫米,先端稍尖,全緣,基部楔形,上面無毛,下面有白色短柔毛,幾無柄?;?~20朵排成緊密的近似頭狀的總狀花序,稍呈放射狀;總花梗長5~12厘米,疏生短柔毛;花冠紅紫色,長約1.5厘米.莢果圓柱形,直立,長1.5~2.5厘米,寬5~7毫米,兩側(cè)稍扁,先端有喙。種子矩圓形,棕黑色。
苦澀,涼。
清熱,解毒,利尿。治扁桃體炎,浮腫,牙痛,口鼻出血,麻疹。
內(nèi)服:煎湯,3~5錢。
球花紫云英、土牛膝、旱皂角、地皂角、八角花、野落地松、黃鱔草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不丹黃芪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tragalus bhotanensis Baker[A.brachycephalus Franch]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切碎,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山坡、草叢。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四川、貴州、云南。
不丹黃芪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或斜生,長30-100cm,幼時疏生白色丁字柔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21-27片,幾無柄,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6-23mm,寬4-10mm,先端稍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有白色丁字柔毛;萼筒狀,長約10mm,萼齒披針形,疏生褐色丁字柔毛;花冠紅紫色,長約1.5cm。旗瓣中部以下漸狹成爪,翼瓣長約13mm,龍骨瓣長約11mm;雄蕊10,二體,(9)﹢1。莢果圓柱形,直立,長1.5-2.5cm,寬5-7mm,兩側(cè)稍扁,先端有喙,1室。種子長圓形,棕黑色?;ㄆ?月,果期10月。
根含硒(Se)0.007μg/g,鋅(Zn)4.34μg/g,銅(Cu)6.29μg/g,錳(Mn)21.27μg/g,鐵(Fe)837μg/g,鉬(Mo)4.0μg/g,鈷(Co)0.24μg/g,鉛(Pb)6.5μg/g,隔(Cd)0.07μg/g。
肝;腎經(jīng)
苦澀;涼
清熱解毒,利尿止瀉。主咽喉腫痛,咳嗽,麻疹,浮腫,泄瀉,痢疾牙痛,口鼻出血
內(nèi)服:煎湯,10-15g。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地八角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凈曬干備用。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草叢。分布云南、貴州、四川、陜西、甘肅等地。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匍匐或斜生,長30~100厘米。幼時疏生短柔毛。羽狀復(fù)葉;小葉11~25,對生,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6~23毫米,寬4~10毫米,先端稍尖,全緣,基部楔形,上面無毛,下面有白色短柔毛,幾無柄?;?~20朵排成緊密的近似頭狀的總狀花序,稍呈放射狀;總花梗長5~12厘米,疏生短柔毛;花冠紅紫色,長約1.5厘米.莢果圓柱形,直立,長1.5~2.5厘米,寬5~7毫米,兩側(cè)稍扁,先端有喙。種子矩圓形,棕黑色。
性味苦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治扁桃體炎,浮腫,牙痛,口鼻出血,麻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地八角拼音注音Dì Bā Jiǎo別名球花紫云英、土牛膝、旱皂角、地皂角、八角花、野落地松、黃鱔草
英文名Herb of Bhotan Milkvetch出處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不丹黃芪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tragalus bhotanensis Baker[A.brachycephalus Franch]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切碎,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山坡、草叢。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四川、貴州、云南。
原形態(tài)不丹黃芪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或斜生,長30-100cm,幼時疏生白色丁字柔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21-27片,幾無柄,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6-23mm,寬4-10mm,先端稍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有白色丁字柔毛;萼筒狀,長約10mm,萼齒披針形,疏生褐色丁字柔毛;花冠紅紫色,長約1.5cm。旗瓣中部以下漸狹成爪,翼瓣長約13mm,龍骨瓣長約11mm;雄蕊10,二體,(9)﹢1。莢果圓柱形,直立,長1.5-2.5cm,寬5-7mm,兩側(cè)稍扁,先端有喙,1室。種子長圓形,棕黑色?;ㄆ?月,果期10月。
化學(xué)成分根含硒(Se)0.007μg/g,鋅(Zn)4.34μg/g,銅(Cu)6.29μg/g,錳(Mn)21.27μg/g,鐵(Fe)837μg/g,鉬(Mo)4.0μg/g,鈷(Co)0.24μg/g,鉛(Pb)6.5μg/g,隔(Cd)0.07μg/g。
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
性味苦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止瀉。主咽喉腫痛,咳嗽,麻疹,浮腫,泄瀉,痢疾牙痛,口鼻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