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地錦莧

    《全國中草藥匯編》:地錦莧別名

    地錦草

    來源

    藜科地錦莧Gomphrena celosioides Mart.,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廣東。

    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昆蟲變態(tài)激素、促脫皮甾酮(ecdysterone)。

    性味

    甘、淡,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

    1~4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地錦莧拼音注音Dì Jǐn Xiàn來源

    藥材基源:為莧科植物銀花莧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Gomphrena celosioides Mart.

    采收和儲(chǔ)藏:春、夏間采收全草,洗凈,鮮用或曬干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tái)灣,海南及西沙群島等地。

    原形態(tài)

    直立或披散草本,高約35m。莖被貼生白色長柔毛。單葉對(duì)生;葉柄短或無;葉片長橢圓形至近匙形,長3-5cm,寬1-1.5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漸狹,背面密被或疏生柔毛。頭狀花序頂生,銀白色,初呈球狀,后呈長圓形,長約2m以上;無總花梗;苞片寬三角形,小苞片白色;脊棱極狹;萼片外面被白色長柔毛,花后外側(cè)2片脆革質(zhì),內(nèi)側(cè)薄革質(zhì);雄蕊管先端5裂,具缺口;花柱極短,柱頭2裂。胞果梨形,果皮薄膜質(zhì)?;ü?-6月。

    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各部位均含皂甙(saponin),甾體化合物(steroid),氨基酸(amino acid)和非還原糖。葉、花序和莖含有酚和黃酮。莖含甜菜花青素類(betacyanin)?;ê€原糖。根含酮糖。

    藥理作用

    本品全草提取物對(duì)大鼠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興奮作用,根提取物有一定抗菌作用。

    性味

    甘;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主痢疾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0-60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è Shì英文名Spiderflower Root出處出自《中國藥植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leome gynandra L.[Gynandrops......
  • 來源蘿藦科潮風(fēng)草Cynanchum ascyrifolium (Franch. et Sav.) Matsum.,以根入藥。生境分布東北。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拼音注音Chán Gǎo Shù別名青膠木、樹仲、油槁樹、膠樟、青野槁、潺槁木來源樟科木姜子屬植物潺槁樹Litsea glutinosa (Lour.) C. B. Rob.,以根、皮、葉入藥。夏秋采收,根洗凈切片曬干;葉、皮多鮮用。性味甘......
  • 拼音注音Chénɡ Qié Zi別名山胡椒、味辣子、山蒼子、木姜子、木香子、野胡椒、臭樟子出處本品以山胡椒之名首載于《滇南本草》。《植物名實(shí)圖考長編》引《廣西通志》云:“山胡椒,夏月全州人以代茗飲,大能清暑益氣,或以為即革澄茄?!耙蛏诫u椒果......
  • 《中藥大辭典》:硨磲拼音注音Chē Qú別名車渠(《海藥本草》)出處《海藥本草》來源為硨磲科動(dòng)物鱗硨磲或其同屬動(dòng)物的貝殼。生境分布生活在潮間帶珊瑚礁間。分布我國南海諸島。原形態(tài)貝殼巨大,重而堅(jiān)厚。卵圓形,殼頂位于貝殼中央,殼頂前方有一長卵形......